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美国核弹攻击计划曝光:针对中国的‘量身定制’核讹诈真相

时间:2025-09-30 12:57:01 来源:音乐时光的娱乐 作者:音乐时光的娱乐

近期,五角大楼再度炒作‘中国核弹头突破600枚’的言论,试图营造‘中国威胁论’的紧张氛围。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美国早已在兵棋推演中反复模拟一项针对中国的‘量身定制’核打击计划——其核心目标竟是‘如何用核弹轰炸中国,并确保中国不敢还击’。这一疯狂设想背后,暴露的是美国对华战略的焦虑与误判。

‘手术刀’式核打击:美国的新式核讹诈工具

美国的算盘始于‘低当量核武器’的研发。与传统核武器不同,这类武器试图通过降低爆炸当量实现‘精准打击’。例如,2019年部署在‘俄亥俄’级核潜艇上的W76-2潜射核弹头,当量仅5000吨TNT,仅为广岛‘小男孩’原子弹(1.5万吨)的三分之一。更危险的B61-12核炸弹则具备‘可调当量’功能,最低可控制在300吨,精度误差不超过20米,甚至能穿透地下工事。美国空军计划让F-35隐身战机携带这种‘智能核弹’,从日韩基地突袭中国东南沿海。



美国2018年《核态势评估》报告明确指出:若因台海或南海问题与中国爆发冲突,常规武器失效时,将动用低当量核武器‘精准切除’中国关键节点,如导弹洞库或指挥中心。其逻辑是:此类攻击造成的附带损伤较小,不会直接引发‘全面核战争’,而中国若用东风-41等战略导弹反击美国本土,则会被视为‘升级冲突’。美国赌的是中国会因核弹头数量劣势(2025年中美核弹头数量比为600:3700)而选择‘忍气吞声’。



常规军力优势消失:美国转向核讹诈的根源

美国为何铤而走险?根本原因在于其常规军力优势的丧失。日本防卫省《防卫白皮书》承认,中国海军舰艇总数已超越美国;在中国近海,美国航母编队面临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体系的严密监控,‘航母杀手’导弹的威胁与日俱增。当常规战场难以取胜时,美国便试图通过降低核武器使用门槛来弥补劣势,将低当量核武器视为‘战略空白’的填补工具。



美国的逻辑链条清晰:常规战失利→动用低当量核弹→赌中国不敢升级核战→最终获胜。这一策略不仅是军事算计,更是心理博弈——试图制造‘中国发展再快,也难逃美国核讹诈’的战略压迫感。

中国半个世纪的战略准备:美国算盘彻底落空

美国的计划看似精妙,却忽视了一个关键事实:中国从未坐以待毙。自上世纪60年代中苏交恶以来,中国便启动了‘地下长城’工程,持续半个多世纪构建防御体系。如今,新建高层建筑地下室普遍达到5-6级防空标准,火箭军导弹洞库按一级标准修建,防护门可承受每平方厘米3150公斤冲击力,内部配备抗震系统吸收核爆能量。空军基地多采用坑道式机库,飞机、弹药深藏山体,出口分散隐蔽。



美国设想用3000吨级B61-12核弹空爆,破坏半径仅1.1公里,难以摧毁中国深度加固的地下工事。即使机场跑道被放射性沉降物污染,修复也仅需数小时。更现实的是,F-35战机携带核弹突防时,将面临中国S-400防空系统和一体化情报网的严密拦截。对于水下发射的W76-2,中国反潜网络已在黄海、东海布下天罗地网,美国核潜艇每前进一步都需承担暴露风险。

‘不首先使用’≠‘不使用’:中国核反击决心坚定

中国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但绝不意味着容忍核攻击。任何形式的核武器攻击都将被视为核战争的开端,中国将坚决实施核反击。目前,中国094型战略核潜艇已增至12艘,携带的巨浪-3导弹射程覆盖美国全境;陆基东风-41洲际导弹采用机动发射,生存能力极强。美国若敢率先使用核武器,必将遭遇中国‘长剑’的雷霆反击。



回望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在无核武器的情况下亦未向美国低头;如今拥有可靠核威慑力量,更不可能在核讹诈面前退缩。美国的‘量身定制’核打击计划,本质是常规力量衰落下的焦虑产物,暴露的并非强大,而是战略心虚。一旦按下核按钮,第一个被吞噬的将是美国自身构建的‘战略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