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上海女子安乐死全过程:5分钟告别世界,父亲含泪送别

时间:2025-09-30 14:01:53 来源:卷史 作者:卷史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艺术加工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生死议题永远沉重,但上海一位女子的「主动告别」,却为公众打开了关于生命质量的另类思考。



安乐死争议:5分钟的生命终章

当「安乐死」三个字出现,总能引发两极讨论。有人视其为尊严的出口,有人批判其违背伦理。而上海女子沙白的案例,将这场争论推向新的维度——她用5分钟完成生命谢幕,留下父亲撕心裂肺的哭诉:「不想她走」。

2024年10月24日,瑞士某安乐死机构内,40岁的沙白在父亲怀中喝下药剂。从清醒微笑到生命体征消失,仅用5分钟。这场被全程陪同的死亡,成为观察生命权争议的绝佳样本。



20岁确诊:被判「死刑」的精英人生

沙白的命运转折始于2004年。20岁的她被确诊红斑狼疮,这种被称作「不死癌症」的自身免疫病,将她的生命预期压缩至20-30年。医生坦言:「保守治疗能延续生命,但30年后只能期待奇迹。」

这个结果对沙白而言犹如晴天霹雳。出身上海富裕家庭,拥有高智商高情商,外形气质出众的她,本应拥有璀璨人生。确诊前,她是职场精英与社交达人;确诊后,却要面对终身服药、避免日晒、禁止剧烈运动的枷锁。



反传统选择:要质量不要长度的生命

面对逐渐恶化的身体,沙白选择了极具争议的路径。她拒绝接受可能影响容貌的强效药物,坚持登山、滑雪、冲浪等高风险运动,甚至在海滩享受日光浴——这些行为在医生眼中无异于「自杀式」。

她的逻辑清晰而残酷:「与其在病痛中苟活50年,不如用40年体验完整人生。」这种将生命质量置于长度之上的理念,彻底颠覆了东亚文化中「延命至上」的传统观念。



5分钟的代价:两个世界的撕裂

安乐死当日,沙父全程陪同。当女儿靠在他肩头逐渐失去呼吸,这位父亲经历了人生最漫长的5分钟。机构提供的「家属陪同」服务,将亲人离世的全过程刻入见证者记忆,成为永远无法愈合的创伤。

父亲曾多次恳求:「再陪爸爸一年吧」,但沙白的身体已不堪重负。最终,父亲选择尊重女儿的决定:「别让她再遭罪了。」这种两难选择,折射出安乐死争议的核心——个人意志与亲情羁绊的永恒拉锯。



社会镜像:我们该如何面对死亡?

沙白的案例引发多重讨论:当现代医学能延续生命却无法保证质量时,患者是否有权选择有尊严的死亡?传统「尽孝」观念与个人生命权的冲突如何调和?

数据显示,我国红斑狼疮患病率居全球第二,大量患者面临类似抉择。沙白的选择虽极端,却为公众提供了审视生命价值的契机——在医疗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如何死」或许和「如何生」同样重要。

信源:

上海女子患“不死癌症”,记录“生命倒计时”:这种病我国患病率居全球第二——读特新闻
上海女孩安乐死事件引热议:假如生命只剩最后一天,你会怎么过?——敦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