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大连,2025国际大体联足球世界杯女子组颁奖仪式上,上海体育大学队在领奖台上欢呼庆祝,她们以3∶1战胜加拿大拉瓦尔大学队,夺得冠军。刘德斌/摄
9月27日下午,辽宁大连举行的2025年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以下简称“国际大体联”)足球世界杯女子组决赛上,上海体育大学队凭借出色的表现,以3∶1的比分力克加拿大拉瓦尔大学队,成功登顶。与此同时,北京师范大学队也表现出色,获得季军。而在男子组比赛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队和延边大学队虽未能进入前八,但他们的拼搏精神同样值得称赞。
近年来,在中国男、女足国家队成绩不尽如人意的背景下,学生军却异军突起,成为绿茵场上的一股新势力。除了今年国际大体联足球世界杯上中国女足的夺冠佳绩,去年中国球队还包揽了国际中学生体育联合会足球世界杯的男、女组冠军。这些孜孜以求绿茵梦想的学生军,他们的足球之路虽未完全脱离中国足球的体系,但他们的成绩和表现无疑让人看到了中国足球的希望。
绿茵场上,学生军展现实力与韧劲
上海体育大学队在本次比赛上夺得女子组冠军,这一荣誉已连续两届被中国队伍摘得。上届夺冠的正是本次比赛获得季军的北京师范大学队。
上海体育大学足球学院执行院长陶然成向记者介绍,上海体育大学女足能够成长为一支在国内、国际校园足球赛场上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队伍,与校企共建的发展模式密不可分。自2019年起,上海体育大学与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展开女足共建,申花足球俱乐部为学校女足提供了经费、专业教练和保障人员团队等全方位支持,而申花女足队伍则完全由上海体育大学的学生组成。这一合作模式为上海体育大学女足带来了可以向职业足球俱乐部看齐的发展条件,同时也为申花足球俱乐部输送了一支足球专业技能与文化素质兼优的女足队伍。
在注重与职业俱乐部共建的同时,上海体育大学始终坚持“大学生运动员首先是学生”的原则,全队所有队员均需完成学业要求。陶然成表示,由于队员们经常会有比赛任务,学校为她们制定了专门的课程计划,并安排老师及时补课。在如此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任务下,仍有队员考上了博士,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军在学业与训练之间的平衡能力。
上海体育大学与上海申花共建的女足队伍上海申花上体队,目前在中国女子足球甲级联赛参赛,队中共有20多名学生。此外,上海体育大学还有多名学生在中国女子足球甲级联赛和中国女子足球超级联赛的队伍效力。主力队员在国内高水平的职业联赛中接受锻炼,使得上海体育大学女足的成绩稳步提升。而北京师范大学队作为国内大学女足的另一支劲旅,虽然今年退出了中国女子足球甲级联赛,但队伍曾参加职业联赛的经历以及同样拥有多名在中国女子足球甲级联赛和超级联赛效力的队员,也是这支队伍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一流的大学女足的关键因素。
在本届国际大体联足球世界杯的女子组比赛上,中国队伍以一金一铜的成绩成为最大赢家。而在男子组比赛上,尽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队和延边大学队的成绩难以与女足队伍相提并论,但队员们都拼到了最后,展现出了中国大学生球员的斗志和韧劲。
9月24日下午,本届国际大体联足球世界杯男子足球9至12名排位赛上,一场逆袭之战让现场观众热血沸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队对阵哥伦比亚桑坦德技术学院队,在上半场0∶2落后的情况下,下半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队连追两球将比分扳平。此后,桑坦德技术学院队又两度领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队再两度追平比分,并在终场前最后一分钟打进制胜一球,以5∶4反败为胜。
比赛结束之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队的队员们激动地拥抱、欢呼。打进制胜一球的队员黄非凡表示:“这次比赛给全队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们看到了全队拧成一股绳的团队力量。我们也做到了把所有的努力和体力都留在赛场上,不给自己留遗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足球队主教练徐昆认为,队员在比赛中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这是队伍逆转比赛的关键,也是队员们身上最让人欣喜的品质。
9月26日上午,延边大学队在本届国际大体联足球世界杯男子足球15至16名排位赛上负于阿联酋沙迦大学队。持外卡参赛的延边大学队相比其他队伍,实力确实有一定差距,但全队在整个比赛过程中都展现出迎难而上的精神,做到了输球不输人。据延边大学队主教练李勋介绍,从9月18日延边大学队参加首场比赛开始,到9月22日结束最后一场小组赛,3场小组赛之后,队伍有5名主力队员受伤,以至于到9月24日参加排位赛第一场比赛时,延边大学队连替补队员都凑不齐了。李勋认为,本次比赛对于延边大学队来说,是一次看到差距和向强队学习的宝贵经历,也是一次对全队意志品质的磨砺过程,“我们确实技不如人,但队员们都拼到了最后一刻”。
弥补中外足球理念差距,学校肩负新使命
在李勋看来,延边大学队无论是球员的身体素质还是个人技术,都与本次比赛的对手存在较大差距。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我国著名的足球之乡,作为当地的一所高校,延边大学也肩负着为当地培养足球人才的重任。但“学习成绩不佳,最后只能依靠足球寻求一条出路”的孩子,才会走足球升学的道路,这也是像延边大学这样的普通高校体育单招足球专项学生的一个困境——学习好,踢球也好的孩子,一定是依靠文化课成绩奔着名牌大学去了;踢球非常突出,但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基本上早早地就进入了职业队梯队;普通高校通过体育单招招收到的足球专项学生,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踢球水平不上不下,学习成绩并不出色的孩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足球队主教练徐昆在肯定队员们敢拼能拼的同时,也指出队员们在战术执行能力、足球技术的衔接等方面与外国队伍存在差距。他认为出现这些问题与队员们的习惯有关,而队员之所以会有这种习惯则与中国足球的整个训练体系和理念有关。
陶然成表示,中国的大学生女足在国际大体联足球世界杯的成绩优异,中国的中学生队伍在国际中学生足球赛场上同样也属翘楚。但是学生赛事的这些优异成绩尚无法延伸到中国足球国家队层面上,这背后有着深层次原因。“我们的运动员在足球思维上还有需要提高的地方。足球运动员的技术、战术、体能其实都是相对容易训练的,最难的是心智的提升,是运动员对足球运动的理解、思维和想象力。”
陶然成认为,体育是一种教育,足球也是一种教育。如果能从育人的角度去看待和发展足球,才能解决现在中国足球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从去年开始,国内41所高校开设了足球运动本科专业。陶然成认为,这是国家赋予高校在培养足球人才方面的新使命。
陶然成表示,在足球运动本科专业推出之前,我国高校已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两大专业在培养足球方向人才。体育教育专业的足球方向主要是培养具有足球技能的体育教师,运动训练专业的足球方向主要是培养具有足球技能的教练员。陶然成认为,如果国家需要增加足球教师和足球教练员,那么对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两大专业的足球方向进行扩招即可。新设足球运动专业显然是对足球人才的类型另有需求。在陶然成看来,国家希望足球运动专业培养的,是高水平的足球竞技人才以及复合型的足球人才:足球家,这才是足球人才培养的根本。
本报北京9月29日电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