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马拉松补给站‘脏乱差’?这才是赛事的真实面貌

时间:2025-10-01 03:33:36 来源:江湖马拉松 作者:江湖马拉松



在去年南京马拉松赛前,中国田协组织了一场媒体座谈会。会上,有出席者提到,马拉松比赛中的补给站常常呈现‘脏乱差’的景象,认为需要加强管理。这样的现象,在我看来,早已是见怪不怪。在大型马拉松赛事中,几万名跑者同时经过,补给站在人流高峰时难免会显得有些凌乱。

洒落一地的水迹、饮料,随意丢弃的水杯、能量胶袋以及各种垃圾……这些场景,如果仅凭此就给马拉松赛事下结论,显然有些以偏概全,如同瞎子摸象,只看到了局部而忽略了整体。

更有甚者,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责跑者收获了快乐却给城市留下了垃圾,进而得出结论认为马拉松赛事就不该举办,或者举办得太多了。



针对这一话题,一位头部马拉松运营商的老总在座谈会上回应道,有些问题确实是赛事组委会可以改进和提升的,但如今我们对马拉松赛事的要求过于严苛,像补给站遍地水杯的情况,其实是马拉松项目自身的属性所致,国内外马拉松赛事皆是如此。如果非要在这个方面追求‘干净整洁’,那马拉松赛事恐怕就难以举办了。

他补充说,自己跑过的一些国外赛事,包括大满贯赛事的补给站,也大多是这种情况。唯一例外的可能是日本的赛事,现场相对会整洁一些。

国内马拉松赛事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刚刚跑完柏林马拉松回来的新中体总裁任志刚就有感而发,从赛事的专业程度、服务、体验、安全以及性价比等方面来看,在国内跑马拉松其实是非常幸福的。

在这里提及此事,是希望我们能够对国内马拉松赛事有一个清醒、理性的认知。套用一句时髦的话,我们需要对中国马拉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以及未来前景充满自信,而不是一出现问题就怀疑自己,想着推倒重来。



遵循马拉松赛事规律

我们可以为马拉松赛事赋予很多中国特色,但却不能肆意改变马拉松的本质。可以说,马拉松这些年在中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中国也用自己的社会特性,将马拉松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国内马拉松赛事拥有全球最多的世界田联标牌赛事,呈现出一种遥遥领先的态势,这体现了办赛的一种高规格。虽然可以用资金来打造,但赛事更加规范。

在马拉松的硬件设施上,我们已经将各方面做到了极致,只为给广大跑者提供更好的赛事体验。从跑者福利来看,很多城市都拿出大批旅游景点供跑者免费游览,地铁免费乘坐好几天,酒店退房时间甚至能延迟到下午四点,赛事物料也绝对物超所值。



可以看出,大家外出跑马的福利属性很重。这并不是马拉松赛事本来就如此,而是中国特色。别说国外了,你就是到港澳去跑一次马拉松,也很难享受到这么多的好处。

大众跑者如今是大大小小马拉松赛事的主体,大家不能得了便宜还卖乖。在这一切之中,一场马拉松的核心还是让跑者跑得舒服、顺心,当然也可能会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从爱护马拉松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多点理解、包容,该反馈就反馈,但却不宜拿着一点不是就带节奏,那可真就成了‘坏人’了。

马拉松的大众属性,必然会导致在一定程度、场合下出现‘脏乱差’的情况,其实这也只是面子上的事,并不会影响到选手的赛事体验。像日本马拉松,我也跑过几场了,他们在垃圾不落地方面确实做得好,但这也是基于参赛者的配合以及服务理念的全面。有可取之处,想学也不是短期就能学到的。

即便眼下没做到,也不应成为否定国内马拉松的论据。对待一场马拉松赛事,我们更多地是应该遵循其自身项目规律,容忍人流峰值时的忙乱。从另外一个视角来看,这亦是马拉松的魅力所在。



加强马拉松文化认知

每次跑厦门马拉松时,补给站也都是典型的‘脏乱差’,但我从来没觉得这个有什么。你就是再多的垃圾池,也架不住有不少参赛者不守规矩啊。

我印象中,当折返跑到演武大桥时,往往就能看到对面赛道收尾了。收尾兔后面有收容车,后面还有环卫工人在收拾、清理赛道。在他们的身后,路面已完全复原,甚至看不出一丝马拉松的痕迹。

比起物质层面的丰裕和享受层面的自如,国内马拉松当下最大的短板其实在文化认知上。首先是跑者,其次是主办方,再次是整个社会。

任志刚的切身感受是,跑柏林马拉松时,有种发自内心的松弛感,这是赛事带给他的,跟国内有所不同。我们似乎总在追求一种高效管控,这之中并没有对错之分,每一种模式都有其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



马拉松文化的建设属于软实力,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当然也不能否认,很多事情一开始需要组织、刻意地模仿和去做,时间久了便会产生感情、有了认同,自然就是发自内心的了。

我们大多数的马拉松赛事还根本做不到成为城市的节日。很多老百姓的理解还局限在‘今天要封路影响我出行’上,但这不是我们抱怨的点,而是大家要想想如何能够让老百姓一年年、一点点地接受马拉松进而拥抱马拉松。

从更深层面来看,对于马拉松的文化认知最怕从决策上忽左忽右。我们的马拉松一直保持着健康发展也达到了相当高度,在不少方面都有着鲜明的中国优势,我们应当有这种骨子里的自信。

当你自信起来后,回过头来再去看发展中的一些问题,理解会完全不同。更为关键的是,能够更科学地推动马拉松赛事的可持续性发展,而不是一味怀疑自己,总觉得自己不好,总想着换种方式重新开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