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全国两所大学停办背后: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迫在眉睫

时间:2025-10-01 03:59:21 来源:教育导向分享 作者:教育导向分享

根据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的最新数据,全国高等学校总数已达3167所。而高等教育咨询机构泰晤士发布的全球高校数量统计显示,中国内地高校数量已跃居全球首位。这一数据背后,既体现了我国对高等教育的重视,也反映出高等教育战略布局的深刻调整。

我国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超过1300万,庞大的考生群体为高校发展提供了充足生源。然而,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教育需求的转变,中国高等教育正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如何提高办学质量、形成良好的社会口碑,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中国人口出生率的持续下降对高校招生产生了深远影响。若高校无法提升办学质量或树立良好口碑,将面临招不到学生的尴尬局面。2025年全国高考录取结束后,超过300所本科和专科高校未能完成招生目标,个别高校缺额甚至超过2000人。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对高等教育布局的广泛讨论。



全国两所大学停办,家长庆幸未受影响

近日,问政四川平台上的最新留言引发关注。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管委会在回复网友留言时确认,成都海事交通职业学院项目因牵头企业无法按协议约定履约,已解除投资协议。这意味着,当年计划投资100亿建设的成都海事交通职业学院正式停止建设。

据悉,成都海事交通职业学院于2023年6月正式签约拟建设,并成功纳入《四川省高等学校设置“十四五”规划》。项目总投资规模达100亿元,计划建设科研中心、教学中心、实验实训中心、产业学院、留学生中心及师生生活中心等,旨在打造国际化、现代化、产教融合的特色职业院校。首年在籍在校学生预计达5000人以上。

然而,由于学校仅处于初步建设阶段,尚未竣工,因此未面向社会招生。这一情况让不少家长感到庆幸,至少没有学生因此受到影响而产生纠纷。

无独有偶,广东省韶关市教育局与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签署的广东韶关健康职业学院项目,也在规划和初步建设阶段被暂停。原本计划建设的广东韶关健康职业学院,最终变更为某高校校区。

实际上,除了上述两所高校外,近年来国家和地方还陆续暂停了部分新高校的建设。这要求各地方教育部门将精力集中在提高现有高校质量上,而非继续新建大学。



企业原因致停办,高等教育面临新挑战

根据官方公布的资料,成都海事交通职业学院和广东韶关健康职业学院均属于民办性质的专科院校。此次选择停止办学,实则与企业方面的原因密切相关。

首先,中国正处于高等教育学龄人口(18-22岁)的下降通道。民办本科高校近年来已陆续出现招生难的现象,而民办专科院校的招生更是难上加难。企业投资建设高校属于投资性项目,需要获利空间。若高校建成后招生不足,将影响后续发展,企业可能更希望及时止损。

其次,国家更新了《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标准》和职业教育领域的各项标准,对学校的占地面积、师资力量、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办学经费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需要提供充足资金和配套资源才能满足建设民办院校的实质要求。然而,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许多企业面临资金紧张的问题,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建设要求,最终只能停止项目。

中国不缺大学,缺的是优质大学

随着中国本科乃至研究生教育的普及,招生规模持续扩大,专科学历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已大幅减弱。大量专科学生选择“专升本”以提高学历竞争力。因此,企业简单建设民办专科院校已难以满足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也不符合学生和家长的期望。

国家正在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全国3000多所高校未来将继续进行优化合并,甚至有部分民办高校将停止办学。毕竟,部分高校教学质量堪忧,学生就业都成问题,这样的大学确实没有必要存在。



中国高等院校数量虽已位居世界第一,但高等教育质量却难以排名世界前列。目前,中国尚未出现世界公认的一流大学,各大机构发布的排行榜中,中国高校进入100强的数量也屈指可数。

国家层面和社会各界更希望提高中国高校的办学质量,聚焦前沿基础学科和前沿技术的突破,着重强调科研成果和人才培养。这将是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

预计未来中国高等教育将形成三元体系:以优质高校为主导的世界一流大学,主要培养高精技术人才和科学家;以特色高校为主的第二梯队,培养行业人才;以职业教育为主的应用型高校,则培养基层技术人才。这三大体系的高校应形成梯队,避免同质化竞争,以更加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