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边邻居在乌克兰局势中深陷泥潭后,频繁将台海问题与之类比。俄罗斯总统普京虽多次表态支持中国维护主权,但背后意图值得深入剖析。特别是进入2023年以来,俄媒的论调愈发引人关注,其发布的报道更是直指核心:一旦中国在台海采取行动,美西方或将如对待俄罗斯般,组建“联盟”进行围堵。
这篇报道引用了中国军事专家的“五级战争”理论,描绘了最严峻的情景——中国海军可能面临多国联军的饱和攻击。然而,深入分析后不难发现,此事远非表面那般简单。
俄媒“提醒”:善意还是私心?
俄媒那篇引发广泛讨论的文章,源自2023年6月,标题为《中国科学家模拟解放军海军针对假想“联盟”的全面战争场景》。文章核心观点在于,西方对中国的敌意不亚于对俄罗斯,台海、南海等地成为其挑动事端的焦点。
文章推演,一旦台海冲突爆发,美国将率领盟友从军事封锁到经济制裁,对中国展开全面打压。这一逻辑与俄罗斯在乌克兰的遭遇如出一辙,能源出口受阻,金融系统被卡,日子艰难。
俄媒特别强调,比军事打击更致命的,是金融战。例如,被踢出SWIFT国际结算系统,将导致国际贸易基本瘫痪,外汇储备可能瞬间变为无法兑付的数字。工厂原料短缺,产品出口受阻,资金回笼困难,后果不堪设想。
乌克兰危机与台海问题:本质差异
然而,将乌克兰危机与台海问题相提并论,显然忽视了两者之间的本质差异。2025年2月,联合国大会再次通过决议谴责俄罗斯,表明其在国际法上的立场站不住脚。而台湾问题,早在1971年联合国2758号决议就已明确: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中国的内政,不容外部干涉。
俄媒将两者捆绑,意图何在?无非是想将中国拉下水,分担其压力。毕竟,独自面对困境总希望有个伴儿。但中俄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截然不同,俄罗斯自苏联解体后多次卷入冲突,而中国则致力于经济发展与国际合作。
进入21世纪,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之一,是唯一未对外动武的国家。我们忙着搞经济,派维和部队,为全球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因此,西方虽渲染“中国威胁论”,但真要相信中国会像俄罗斯一样四处开战,恐怕还需三思。
经济金融围攻:最致命的威胁
尽管俄媒的用心值得推敲,但其提到的经济金融领域的围攻,确实值得我们高度警惕。俄乌冲突中,西方冻结俄罗斯央行3000多亿美元海外资产,卢布汇率暴跌,给全世界敲响了警钟。
中国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全球第一,但大部分以美元资产形式存在。一旦关系破裂,海外资产可能被冻结。早在俄乌冲突初期,美媒就报道中国已组建跨部门小组研究应对极端制裁。欧洲理事会2024年9月的报告也警告,切断中国与SWIFT的连接是其重要选项。
作为“世界工厂”,中国每天有无数货轮进出港口。若SWIFT被切断,贸易结算将陷入混乱。同时,美国利用海上霸权在关键水道设卡,能源和原材料进口通道将被掐断。
战争胜负往往在战场外决定。高度依赖出口和海外资源的经济体,若被切断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后果不亚于军事惨败。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稳定受冲击,这才是比战争本身更危险的局面。
反击与韧性:中国的应对策略
面对极限施压,中国并非束手无策。全球化时代,任何打击都是双向的。2025年3月,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中国则迅速将15家给五角大楼供货的美国无人机企业列入出口管制“不可靠实体清单”。
结果如何?美国无人机产业项目延期、成本飙升。中国还收紧关键矿产“锑”的出口,导致国际市场锑价疯涨。消费端同样精彩,特斯拉因老板支持特朗普对华强硬,在中国销量暴跌,消费者用脚投票支持国产品牌。
这些例子说明,想通过制裁击垮中国,肇事者自己也得付出代价。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无可替代,从稀土到光伏,从5G到无人机,我们手里攥着太多能让对手感到切肤之痛的牌。
未雨绸缪:打造中国的“金钟罩”
真正的安全感来源于自身强大。这些年,中国一直在默默打造自己的“金钟罩”和“铁布衫”。
在金融领域,中国力推人民币国际化。到2024年,人民币在跨境结算中的占比已超过30%。中国还建立了自己的跨境支付系统CIPS,提供绕开美元霸权的B计划,避免掉进“美元陷阱”。
在科技领域,自主可控成为国家战略重中之重。芯片、操作系统、工业软件等领域,中国正在拼命追赶。
在军事上,中国海军快速发展。2025年6月,《纽约时报》报道中国双航母编队首次进入太平洋,展示日益增长的远海作战能力。尽管BBC称中国海军在质量和经验上与美国还有差距,但这个差距正在迅速缩小。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底气来源于庞大的内部市场和发展潜力。中国有超过4亿的中等收入群体,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力量。当外部环境恶化时,强大的内需就是经济最坚实的压舱石。
看看这两年的文化现象,《黑神话:悟空》这款游戏一发售就卖了上千万份,全球玩家都在为东方的神话故事着迷。这背后,是中国的文化自信和软实力在崛起。
因此,回到开头的问题。俄媒的“警告”我们要听,但不能全信。他们有他们的算盘,我们有我们的道路。战争的硝烟固然可怕,但一个国家真正的危险是看不清自己脚下的路和未来世界的方向。
对今天的中国而言,最大的挑战不是外部的围堵,而是我们自己能否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增强自身的实力和韧性。霸权主义的思维已经过时了,那些还想用“金融核弹”来吓唬人的,最终会发现,那颗炸弹可能会在自己手里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