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1978年邓小平访日:钓鱼岛归属问题与十年暂缓的智慧

时间:2025-10-01 17:47:38 来源:帝哥说史 作者:帝哥说史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受制于“反霸条款”分歧,两国缔结《和平友好条约》的谈判一度陷入僵局。直至1978年国际形势变化,为中日关系突破提供了契机。然而,同年4月中下旬发生的钓鱼岛事件,却险些令这场关键谈判夭折。

钓鱼岛
钓鱼岛

1978年4月12日清晨7时30分,东海钓鱼岛附近海域出现大规模中国渔船群。日本第11管区海上保安本部“八重山号”巡视船雷达显示,共有108艘中国渔船聚集,其中16艘进入钓鱼岛12海里领海。日方以“侵犯日本领海”为由要求中方渔船撤离,中国渔民则在船板上用粉笔书写“这是中国的领土”“我们有权在此作业”等标语进行抗议。这场对峙持续至当晚8时。

此后数日,中国渔船多次进出该海域。日本方面声称:“虽台湾地区曾有类似行动,但中国大陆方面尚属首次。是否因追逐鱼群尚需调查,若持续‘侵犯’将向中国政府抗议。”钓鱼岛主权争议由此公开化。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属中国领土,中国渔船在此作业完全合法。但日本方面反应强烈,不仅通过外交渠道交涉,更有政界人士宣称:“对尖阁列岛(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事态深感忧虑,政府将展开调查并要求中方回应。”

日本政界反应

日本国内出现极端声音,有人将此事与中越南海西沙群岛争端类比,认为“尖阁列岛问题终将成为重大隐患”,甚至叫嚣“自卫队为何不出动?应立即武力拘捕来犯渔船”。

4月15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耿飚会见日本社会民主联合访华团团长田英夫时,明确指出钓鱼岛事件“纯属偶然”。他强调:“近日日媒受苏联挑拨,称这是中国有计划行动。我方郑重声明,此非刻意安排。恐有日本政府人士借题拖延友好条约缔结。钓鱼岛主权归属早有定论,属我方所有。日方主张存争议,何必急于此时争执?可暂搁争议,未来解决。台湾尚未收复,无需急于处理钓鱼岛。”

这几天,你们日本的报纸、广播,再加上苏联的挑拨,说这是中国有计划的行动。我可以肯定地告诉日本朋友,我们不是有意识、故意布置搞的,恐怕日本政府方面有人要借题把友好条约的缔结拖下去。至于钓鱼岛,是早已明确的,是我们的。你们说是你们的,双方有争议,何必现在去争呢?将来慢慢解决,现在挂起来,我们不会去挑起这个麻烦。台湾那么大的地方还没有收复,先去搞钓鱼岛,没有这个必要。

耿飚谈话
耿飚

耿飚的澄清被部分势力恶意利用,试图破坏中日关系。由于《人民日报》未及时披露谈话内容,台北《中央日报》及《世界日报》断章取义,诬称耿飚“出卖钓鱼岛”。

事件在海外华人群体中引发分歧。部分人认为应“联日反苏”优先,主张尽快签订中日和约;另一部分人则指出日方断章取义,呼吁等待中方完整表态后再做判断。

尽管局势紧张,但中国政府保持克制,日本政府亦从大局出发,事件未对中日关系造成致命冲击。4月22日,日本外相园田直宣布,综合考虑中方及民间反应后,决定不再纠缠此事。4月27日,他进一步确认“尖阁列岛事件已解决”。随后,日本外务省着手安排福田首相访美行程,钓鱼岛风波暂告平息。

园田直宣布
园田直

1978年7月21日,中日启动和约事务性谈判。8月11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草案在北京起草会议上定稿。次日,两国正式签署条约。应日方邀请,邓小平随后访日交换批准书,10月23日条约生效。

10月25日,邓小平在东京日本记者俱乐部记者会上,面对日方记者关于钓鱼岛归属的尖锐提问,从容回应:“中日邦交正常化及《和平友好条约》谈判时,双方约定暂不涉及此问题。有人欲借此挑刺阻碍中日关系,我认为两国政府避开此问题是明智的。问题可暂缓,等10年也无妨。我们这代人智慧不足,谈不拢就留给下一代,他们定能找到双方接受的解决方案。”

邓小平访日
邓小平访问日本时出席宴会

邓小平的表态为中国处理钓鱼岛问题定下基调。有评论指出:“邓的发言兼具原则性与灵活性,体现了理论家的智慧与实干家的自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