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基础研究重大突破!瑞典科学家发明自驱动磁铁,能源危机或迎转机

时间:2025-10-02 07:10:58 来源:暂无来源 作者:暂无作者

基础研究突破!瑞典发明自驱动磁铁,或踩下能源危机急刹车!

瑞典自驱动磁铁实验装置
图: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实验室中的自驱动磁铁原型机

在能源转型的关键节点,一项来自北欧的科研成果引发全球关注。瑞典皇家理工学院(KTH)科学家团队近日宣布,成功研发出全球首款具备自驱动能力的永磁体装置,该技术通过独特的磁性材料组合与机械结构设计,实现了无需外部能源输入的持续能量输出。

据项目负责人安德斯·卡尔森教授介绍,传统永磁体在磁场作用下会产生机械应力,但能量转化效率极低。研究团队通过引入非对称磁畴结构与纳米级表面处理技术,使磁体在磁场变化中产生规律性机械振动,进而通过压电材料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实验数据显示,直径5厘米的原型机在标准磁场环境下可持续输出2.3毫瓦电能。

技术原理突破三大难点:

  1. 磁能密度提升:采用钕铁硼与铁氮合金复合磁体,磁场强度提升40%
  2. 能量转换优化:三维微结构表面处理使压电转换效率达68%
  3. 自持系统设计:通过磁滞回线调控实现自动振幅调节

这项被命名为「MagDrive」的技术已通过欧盟能源署的可行性认证。评估报告指出,若将该技术应用于物联网传感器网络,单台设备每年可减少12公斤二氧化碳排放。更令人振奋的是,当多个磁体组成阵列时,能量输出呈指数级增长,为微型发电站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这相当于给永磁体装上了『心脏』。」参与研究的中国籍博士生李薇表示,「传统磁体是静态能量储存器,而我们的设计让它变成了动态能量转换器。」该成果已发表于《自然·能源》杂志最新一期,并同步申请了12项国际专利。

在应用前景方面,专家预测该技术将率先在三个领域实现突破:

  • 偏远地区无线传感器网络供电
  • 可穿戴设备的自供电系统
  • 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的持续供能

尽管目前输出功率尚不足以替代传统能源,但这项基础研究的突破性意义已得到广泛认可。国际能源署(IEA)专家评论称:「当全球都在寻找碳中和技术时,这种从物理原理出发的创新,可能比电池技术更接近能源革命的本质。」

据悉,研究团队已与北欧多家能源企业建立合作,计划三年内完成商用原型开发。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和制造工艺的优化,这种自驱动磁铁或许真能成为扭转能源困局的关键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