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的浪潮中,投资者总呈现出两种极端景象:有人数年之间本金翻数倍,也有人刚踏入市场便亏损惨重。许多人将差距归结于“能否选到牛股”,但东方财富2025年发布的散户生存报告却揭示了另一番真相——数据显示,长期盈利的散户选对牛股的概率仅比亏损散户高出8%,而避开烂股的概率却高出62%。
简而言之,股市中“不亏”远比“多赚”更为关键。本文将深入探讨的“二不碰”原则,正是帮助投资者规避那些“一买即套、深套难解”的烂股,这也是众多投资者从巨亏到巨赚的核心秘诀。接下来,我们将详细阐述“二不碰”的具体内容、为何不能触碰,以及如何精准避开这些陷阱,无论是新股民还是老股民,牢记这两条底线,至少能减少一半的亏损。
在探讨“二不碰”之前,我们需先明确一个核心逻辑:股市中的财富,并非源自抓住几只牛股,而是依靠“少踩坑”逐步积累。
东方财富对2023-2025年150万散户的交易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令人深思:
更关键的是,A股市场中“烂股”的比例并不低。同花顺数据显示,2025年A股4800多只股票中,符合“高风险特征”的股票有926只,占比近20%——这意味着每5只股票中就有1只可能让你遭受重大亏损。“二不碰”原则正是为这20%的股票划定了红线,只要避开它们,赚钱的概率将直接翻倍。
首先,我们要警惕的是那种突然连续涨停,但基本面却一塌糊涂的题材股。许多人看到别人的股票天天上涨,忍不住跟风买入,结果却一买即套,这是散户巨亏的首要原因。
某股票交易软件2025年的数据统计显示,过去一年里“连续3个涨停且净利润为负”的题材股有186只,其中:
核心逻辑在于,这类股票的上涨往往依赖于“讲故事”(如蹭热点、传消息),缺乏真实的业绩支撑,如同泡沫一般一戳即破。主力资金先拉涨停吸引散户接盘,待散户买入后便出货,留下散户在高位站岗。
无需复杂的K线分析,只需打开F10和行情软件,对照以下3个指标,即可迅速认出这类“陷阱股”:
例如,2025年上半年某只“AI题材股”,10天内涨幅达到72%,但近两个季度净利润亏损1.2亿,涨停期间散户资金净流入占比78%,结果涨停结束后1个月内跌幅达到41%,追涨的散户亏损惨重。
第二种需要警惕的是“股东忙着卖股票,公司还赚不到钱”的问题股。股东比散户更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他们的大幅减持,基本上是在“用脚投票”,表明“这股不行了”。
东方财富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股东减持比例超过2%且净利润同比下滑超过10%”的股票有134只,其中:
核心逻辑在于,股东减持可能意味着“不看好公司前景”,业绩下滑则表明“公司真的不行了”。两个信号叠加,说明公司既没有未来预期,也没有当下盈利,股价下跌成为必然。
识别这类股票更为简单,重点查看“公告”和“财报”中的两个关键信息:
农业农村部信访数据显示,这类“减持+业绩差”的股票在散户亏损案例中占比达34%,是仅次于题材股的“亏损元凶”。例如,2025年某只医药股,实控人减持3.1%,同时净利润下滑15%,公告发布后3个月内跌幅达到37%,持仓散户人均亏损2.8万元。
仅凭数据可能难以直观感受,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个东方财富收录的真实散户案例,他的经历充分说明了“二不碰”原则的有效性。
这位散户2022年入市,本金80万,一开始天天追题材股、炒减持股,不到半年就亏损到只剩23万,相当于亏损了71%。后来他开始坚持“二不碰”原则,只购买“业绩稳增、无大额减持”的股票,2023-2025年两年多时间,本金从23万增长到143万,不仅回本还赚取了120万。
他的操作非常简单:
这个案例并非说明他多么擅长选牛股,而是他通过“二不碰”原则将亏损概率降到了最低,剩下的只需选择“普通好股”,依靠复利效应即可实现盈利。
知道“二不碰”是什么还不够,关键在于如何落地实施。下面为大家提供3个简单技巧,照着做即可避开90%的烂股。
将“二不碰”的4个核心指标写成清单,每次选股前先对照打勾,有一个指标不符合就直接放弃:
交易软件通常具备“条件选股”功能,直接将这4个指标输入,系统会自动帮你排除不符合的股票,省去自己一个个查看的麻烦。
遇到板块涨停潮(如某题材10只股票涨停),先打开涨幅榜前5的股票,查看它们的净利润:
例如,2025年新能源板块涨停潮时,有12只股票涨停,其中8只净利润增长超过15%,这类就是“真机会”;而后来的某网红经济板块涨停潮,10只涨停股有9只净利润为负,结果3天后全部下跌。
即便买入时没有问题,持股期间也可能出现“减持公告”“业绩变脸”等情况,因此每月初花10分钟时间,查看一下持仓股的最新公告:
东方财富数据显示,能够做到“每月查公告”的散户,踩雷概率比不查的低73%,这10分钟的时间花得非常值得。
最后再啰嗦一句:炒股就像走山路,烂股就是陷阱,“二不碰”原则就是你的“防滑鞋”。不是说依靠它能一夜暴富,而是能让你在股市中生存下来、长久发展。许多人从巨亏到巨赚,并非突然开窍,而是终于学会了“不碰烂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