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股市稳赚秘诀:坚持‘二不碰’,从巨亏到巨赚的实战指南

时间:2025-10-02 16:05:21 来源:风风顺 作者:风风顺

在股市的浪潮中,投资者总呈现出两种极端景象:有人数年之间本金翻数倍,也有人刚踏入市场便亏损惨重。许多人将差距归结于“能否选到牛股”,但东方财富2025年发布的散户生存报告却揭示了另一番真相——数据显示,长期盈利的散户选对牛股的概率仅比亏损散户高出8%,而避开烂股的概率却高出62%。

简而言之,股市中“不亏”远比“多赚”更为关键。本文将深入探讨的“二不碰”原则,正是帮助投资者规避那些“一买即套、深套难解”的烂股,这也是众多投资者从巨亏到巨赚的核心秘诀。接下来,我们将详细阐述“二不碰”的具体内容、为何不能触碰,以及如何精准避开这些陷阱,无论是新股民还是老股民,牢记这两条底线,至少能减少一半的亏损。

一、避开烂股,比抓牛股更能积累财富

在探讨“二不碰”之前,我们需先明确一个核心逻辑:股市中的财富,并非源自抓住几只牛股,而是依靠“少踩坑”逐步积累。

东方财富对2023-2025年150万散户的交易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令人深思:

  • 频繁踩坑的散户:年均遭遇2只“雷股”(如ST股、业绩暴雷股),单次亏损平均达28%,即便偶尔抓到牛股赚取15%,两次亏损也足以让之前的盈利化为乌有,三年下来本金平均缩水42%;
  • 很少踩坑的散户:年均踩雷不到0.3只,即便未抓到翻倍牛股,每年仅赚10%,三年下来本金也能增长33%。

更关键的是,A股市场中“烂股”的比例并不低。同花顺数据显示,2025年A股4800多只股票中,符合“高风险特征”的股票有926只,占比近20%——这意味着每5只股票中就有1只可能让你遭受重大亏损。“二不碰”原则正是为这20%的股票划定了红线,只要避开它们,赚钱的概率将直接翻倍。

二、“二不碰”之首:不碰短期暴涨且无业绩支撑的“题材股”

首先,我们要警惕的是那种突然连续涨停,但基本面却一塌糊涂的题材股。许多人看到别人的股票天天上涨,忍不住跟风买入,结果却一买即套,这是散户巨亏的首要原因。

为何不能触碰?数据揭示真相

某股票交易软件2025年的数据统计显示,过去一年里“连续3个涨停且净利润为负”的题材股有186只,其中:

  • 涨停后1个月内:162只出现下跌,占比87%,平均跌幅达23.6%;
  • 涨停后3个月内:178只回到涨停前的价格以下,占比95.7%,其中124只跌幅超过30%,相当于追涨的投资者几乎全部亏损。

核心逻辑在于,这类股票的上涨往往依赖于“讲故事”(如蹭热点、传消息),缺乏真实的业绩支撑,如同泡沫一般一戳即破。主力资金先拉涨停吸引散户接盘,待散户买入后便出货,留下散户在高位站岗。

如何精准识别?3个指标一目了然

无需复杂的K线分析,只需打开F10和行情软件,对照以下3个指标,即可迅速认出这类“陷阱股”:

  1. 短期涨幅:10天内涨幅超过50%——明显脱离正常走势,大概率是主力炒作;
  2. 业绩:近两个季度净利润为负——无论题材多么火热,只要最近半年未盈利,便是“讲故事”;
  3. 资金:涨停期间“散户资金净流入占比超过60%”——在东方财富查看“资金流向”,若涨停时全是散户在买入,主力在卖出,则百分百是陷阱。



例如,2025年上半年某只“AI题材股”,10天内涨幅达到72%,但近两个季度净利润亏损1.2亿,涨停期间散户资金净流入占比78%,结果涨停结束后1个月内跌幅达到41%,追涨的散户亏损惨重。

三、“二不碰”之二:不碰股东大幅减持且业绩下滑的“问题股”

第二种需要警惕的是“股东忙着卖股票,公司还赚不到钱”的问题股。股东比散户更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他们的大幅减持,基本上是在“用脚投票”,表明“这股不行了”。

为何不能触碰?减持+业绩差=双重风险

东方财富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股东减持比例超过2%且净利润同比下滑超过10%”的股票有134只,其中:

  • 减持公告发布后1个月内:112只下跌,占比83.6%,平均跌幅18.9%;
  • 后续6个月内:47只被ST或立案调查,占比35.1%,相当于每3只就有1只爆雷。

核心逻辑在于,股东减持可能意味着“不看好公司前景”,业绩下滑则表明“公司真的不行了”。两个信号叠加,说明公司既没有未来预期,也没有当下盈利,股价下跌成为必然。

如何精准识别?2个关键信息必须查看

识别这类股票更为简单,重点查看“公告”和“财报”中的两个关键信息:

  1. 减持公告:单次减持比例超过2%,且是“实控人/高管减持”——在“巨潮资讯网”查询公司公告,只要看到实控人、高管减持,且比例超过总股本的2%,直接排除;
  2. 财报:近两个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超过10%——对比今年一季度和去年四季度的净利润,若连续下滑且幅度超过10%,说明业绩在恶化。

农业农村部信访数据显示,这类“减持+业绩差”的股票在散户亏损案例中占比达34%,是仅次于题材股的“亏损元凶”。例如,2025年某只医药股,实控人减持3.1%,同时净利润下滑15%,公告发布后3个月内跌幅达到37%,持仓散户人均亏损2.8万元。

四、真实案例:从亏光80万到赚回120万,全靠“二不碰”

仅凭数据可能难以直观感受,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个东方财富收录的真实散户案例,他的经历充分说明了“二不碰”原则的有效性。

这位散户2022年入市,本金80万,一开始天天追题材股、炒减持股,不到半年就亏损到只剩23万,相当于亏损了71%。后来他开始坚持“二不碰”原则,只购买“业绩稳增、无大额减持”的股票,2023-2025年两年多时间,本金从23万增长到143万,不仅回本还赚取了120万。

他的操作非常简单:

  • 选股时先筛选“黑名单”——将“10天涨幅超过50%”“净利润为负”“股东减持超过2%”的股票全部删除,剩下的再进行分析;
  • 只购买“双红股”——净利润连续两个季度增长超过10%,且近3个月主力资金净流入,两年多时间仅操作了6只股票,平均每只持仓4个月;
  • 止损线设定为10%——买入后只要跌幅超过10%就卖出,两年多时间仅止损过1次,亏损1.2万。

这个案例并非说明他多么擅长选牛股,而是他通过“二不碰”原则将亏损概率降到了最低,剩下的只需选择“普通好股”,依靠复利效应即可实现盈利。

五、3个避坑技巧:让“二不碰”原则落地实施,避免踩坑后悔

知道“二不碰”是什么还不够,关键在于如何落地实施。下面为大家提供3个简单技巧,照着做即可避开90%的烂股。

1. 制作“排除清单”,选股前先进行筛选

将“二不碰”的4个核心指标写成清单,每次选股前先对照打勾,有一个指标不符合就直接放弃:

  • 10天内涨幅超过50%
  • 近两个季度净利润为负
  • 实控人/高管减持比例超过2%
  • 近两个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超过10%

交易软件通常具备“条件选股”功能,直接将这4个指标输入,系统会自动帮你排除不符合的股票,省去自己一个个查看的麻烦。

2. 遇到“涨停潮”先查“业绩”,切勿盲目跟风

遇到板块涨停潮(如某题材10只股票涨停),先打开涨幅榜前5的股票,查看它们的净利润:

  • 如果有3只以上净利润为负,说明是“题材炒作”,切勿追涨;
  • 如果大部分净利润增长超过10%,才是“真行业景气”,可以关注其中涨幅未超过20%的股票。

例如,2025年新能源板块涨停潮时,有12只股票涨停,其中8只净利润增长超过15%,这类就是“真机会”;而后来的某网红经济板块涨停潮,10只涨停股有9只净利润为负,结果3天后全部下跌。

3. 每月查一次“持仓股公告”,及时止损

即便买入时没有问题,持股期间也可能出现“减持公告”“业绩变脸”等情况,因此每月初花10分钟时间,查看一下持仓股的最新公告:

  • 打开“巨潮资讯网”,输入股票代码,查看“最新公告”里是否有“减持计划”“业绩预告”;
  • 如果出现“减持超过2%”或“业绩预亏”,无论盈亏,先卖出一半仓位,等情况明朗后再决定是否全部卖出。

东方财富数据显示,能够做到“每月查公告”的散户,踩雷概率比不查的低73%,这10分钟的时间花得非常值得。

六、最后3句大实话,记牢能少亏几十万

  1. 股市中“不亏”就是赚——别总想着抓涨停,能够避开一只跌幅达到30%的烂股,比抓一只涨幅15%的牛股更为管用,因为亏损30%需要涨幅43%才能回本;
  2. “热闹的票”切勿触碰——那种天天上热搜、连续涨停的票,90%是主力设下的局,散户进去就是接盘;
  3. 业绩是“照妖镜”——无论题材多么火热、消息多么真实,净利润不行的股票都是“假好股”,业绩好的股票再差也差不到哪去。

最后再啰嗦一句:炒股就像走山路,烂股就是陷阱,“二不碰”原则就是你的“防滑鞋”。不是说依靠它能一夜暴富,而是能让你在股市中生存下来、长久发展。许多人从巨亏到巨赚,并非突然开窍,而是终于学会了“不碰烂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