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亚洲最大!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年底投用,规模超5个鸟巢

时间:2025-10-03 08:33:31 来源:交建动态 作者:交建动态

天安门向东约30公里处,北京城市副中心站这一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正逐步揭开神秘面纱。继2024年8月30日,该枢纽实现主体结构封顶与首片“京帆”屋盖安装两大关键节点后,标志着这一超级工程迈入全新阶段。据最新消息,目前枢纽地下内部装饰装修已完成95%,预计将于今年年底正式建成投用,为京津冀地区再添交通新动脉。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采用“站城融合”的先进设计理念,被誉为“地下枢纽地上城”。其交通功能巧妙布局于地下,有效减轻了大型交通枢纽对地面交通及城市发展的压力;而地上部分则规划为“城市会客厅”,涵盖超过130万平方米的办公、商业、酒店及住宅空间。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车站地下建筑面积达128万平方米,相当于5个国家体育场“鸟巢”的规模。目前,三层地下结构已基本建成,城际车站进站厅、公共空间、候车厅、出站大厅、站台及轨道层等功能区域划分清晰,一目了然。



未来,这里将成为交通枢纽的典范,集成2条城际铁路、1条国铁干线、5条城市轨道交通、1条市郊铁路及15条公交接驳线,实现站内高效换乘。预计车站日单向客流量将达到50万人次,极大提升区域交通效率。目前,建设者们正全力冲刺,确保副中心站年底主体基本完工,并计划于2025年底具备投运条件。届时,从副中心站出发,15分钟即可直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5分钟到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和河北唐山站,1小时内抵达河北雄安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真正实现京津冀“1小时交通圈”。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不仅是一项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更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它秉承“站城融合”的理念,将交通功能与城市功能紧密结合,打造出一个集约复合的城市活力中心。



“京帆”屋盖的设计更是别具匠心,体现了绿色节能的理念。通过引入自然光,减少照明和空调的能耗,每年可减少热负荷520万千瓦时,相当于3200台家用空调的夏季制冷量,同时还可减少照明用电约48.6万千瓦时。此外,枢纽内部还预留了航空值机站和码头通道,方便旅客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换乘。约160个出入口四通八达,连接地下、地面和地上公共空间,实现高效互联、立体接驳。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将有力推动京津冀地区“1小时交通圈”的实现,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同时,它也为我国大型交通枢纽的建设提供了新的范本,展现了“中国建造”的智慧和实力。未来,随着工程的全面建成投运,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将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向世界展示中国城市建设的新成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