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铁矿石市场上,谁说了算,一直是绕不开的老问题。过去二十年,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铁矿石买家,年年买得多,话语权却年年靠边站。
澳大利亚的矿石巨头们,尤其是必和必拓,仗着资源在手,口气从来不小,涨价说来就来,定价方式你别问,问就是“规则就是这样”。
美元结算?那是惯例,也是他们的护身符。但现在,情况变了。
9月30日,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已通知国内钢企,暂停采购以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铁矿石。
几十年来第一次,有人在全球大宗商品交易中,站出来对美元说了“不”。这是不是意味着,美元的“香气”要散了?人民币,真的要接管大宗商品的结算权了吗?
买方角色在变,美元定价的“天然权威”正在动摇
铁矿石的故事,其实讲的不是石头本身,而是背后的游戏规则。过去几十年,全球大宗商品交易习惯性依赖美元,这不只是因为美国经济体量大,更因为它控制着金融基础设施。无论是国际结算的SWIFT系统,还是各大投行的定价权,美元牢牢掌握着“谁说了算”的指挥棒。
但这个格局的根基早就出现了裂缝。
特别是近几年,全球去美元化的声浪愈发高涨。从俄罗斯到印度,从中东到南美,越来越多国家在探索用本币进行交易。
对于中国来说,这个问题更直接。每年进口十几亿吨铁矿石,价格却始终由卖家主导。这种“买得多但话语权少”的现状,早就让中国钢铁业界心有不甘。
中国矿产集团的这次“亮剑”,其实是顺势而为,也是蓄势已久。
在全球铁矿石采购中,中国长期稳定地占据超过六成的市场份额,这种购买力足以对市场施加实质性影响。
简单说,谁想做中国的生意,就得听听中国的声音。这并不是威胁,而是市场逻辑。过去必和必拓等公司靠着美元结算体系的“惯性优势”,在定价和交易方式上说一不二。
而现在,买家终于不再“被动接受”,开始“主动选择”。
必和必拓的强硬,背后其实是被动
必和必拓不是第一次和中国博弈。早在2010年前后,当时中方就曾推动铁矿石长协定价机制,想要打破指数定价的“垄断套路”。结果呢?
矿业三巨头强势反击,几乎一夜之间取消长协,全面推行现货定价。中方只能被迫接受,钢厂利润被挤压得几乎喘不过气来,那场博弈,可以说是“吃了哑巴亏”。
但这次不一样。当中国矿产集团发出停止美元结算采购的指令,市场的反应已经充分说明问题:铁矿石价格短期内波动不大,说明中方手上确实有牌。
更重要的是,必和必拓这次没有立刻跳出来反击,而是选择了“静观其变”。这背后,透露出的是一种从未有过的谨慎。
因为他们知道,现在的中国和十多年前的中国,已经不是一个量级。不是说话声音大了,而是市场规模更大、金融工具更成熟、国际伙伴更多。
对于必和必拓而言,中国市场不是“想卖就卖”的选项,而是“失之不可再得”的命脉。如果它坚持美元结算,不配合人民币交易,那后果不是中方“不买”,而是其他供应商“取而代之”。
更何况,力拓、淡水河谷这些竞争对手正在紧盯风口。一旦必和必拓迟疑,他们未必不会主动示好,接下中国这块“香饽饽”。
从这个角度看,这场看似针对必和必拓的“暂停采购”,其实是在整个行业投下了一颗“选择题”。
人民币结算不是“拍脑袋”,背后是体系的厚积薄发
人民币之所以现在越来越“香”,绝不是靠喊口号喊出来的。
真正让它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是背后那套日益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和产业链闭环能力。
先说体系。过去几年,中国已经和十多个国家建立本币互换机制,包括沙特、阿联酋、阿根廷等资源出口大国。这意味着,在铁矿石、石油等交易中,人民币的“可用性”大大增强。
再配上自主开发的跨境支付系统CIPS,结算效率、成本控制都能与SWIFT抗衡,甚至在某些场景下更适合发展中经济体。
再说数字人民币。这才是未来的“杀器”。在跨境支付领域,数字人民币具备天然优势:没有中间银行环节、可追溯、可控流向、交易成本趋近于零。
用它来做大宗商品结算,不光安全,还便宜。对卖家来说,能快速回款;对买家来说,少了汇率波动的烦恼。
最重要的是,这是一种技术性路径,能绕开美元主导的金融中介体系。
再往更大的格局看,中国的“人民币闭环”已经从能源领域延伸到制造业。
比如,煤炭、原油、铁矿石这些资源进口,用人民币结算后,卖家可以转手采购中国的新能源设备、工程机械、高端制造产品,形成“资源—产业—金融”的完整链条。谁还愿意绕来绕去,走一条成本更高、风险更大的美元路线?
这不仅是必和必拓的难题,也是全球贸易的新起点
这场人民币与美元的“结算博弈”,更像是一场全球贸易秩序的“技术更新”。就像手机从功能机换成智能机,起初用户可能不适应,但一旦体验过效率的提升,就再也回不去了。
大宗商品的交易方式,也正在经历类似的转变。
当然,美元不会立刻“失宠”。它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储备货币,依然有强大的金融网络。但它的“唯一性”正在被打破。
中国这次对必和必拓说“不”,其实是给全球开了个头。一旦人民币结算在铁矿石领域站稳脚跟,接下来的铜、煤、石油、天然气,都会是下一个“试点”。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商业谈判,而是一次地缘经济格局的再平衡。必和必拓的回应,将不仅影响它自己的市场份额,还可能决定整个行业的未来走向。
它若选择妥协,不只是低头,更是顺应潮流。它若选择强硬,很可能被市场边缘化。
无论它怎么选,游戏已经变了。过去是卖家定规矩,现在是买家握主动。当人民币开始在大宗商品市场“刷脸”,它所代表的,不仅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更是一种全新的国际规则。未来谁主沉浮,终究是实力说话。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民币越来越“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全球力量变化的真实写照。对于那些还在抱着旧体系不放的企业和国家,是时候重新审视这个世界了。而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
信息来源:“中方停购必和必拓铁矿石”,澳大利亚总理急了——2025-10-01 14:19·观察者网 2025年9月,彭博社(Bloomberg)率先报道中国矿产资源集团要求国内买家暂停采购所有以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铁矿石。 2025年9月中旬,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在堪培拉接受媒体采访时对中国暂停采购美元计价铁矿石表示“失望”,并称希望能尽快恢复正常贸易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