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天,确实塌了——但塌的从来不是真正的天空,而是对美国承诺的虚幻期待。
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政治幻觉,终于在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的一句“芯片五五分账”中彻底破灭。美国对台湾芯片产业的掠夺式布局,已然撕下最后一块遮羞布。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提出芯片分账计划
2025年9月27日,卢特尼克在接受NewsNation采访时明确宣布:美国正推进与台湾地区达成半导体贸易协议,核心条款是“台美芯片制造各占50%”。他直言不讳地表示:“我们根本依赖台湾的芯片产能,但若掌握一半产量,就能在必要时做想做的事。”
这种“关怀”背后的利益算计昭然若揭。国民党立委许宇甄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根本不是贸易协议,而是强制分割台湾核心产业的“卖台协议”。一旦台积电最先进制程被切割,台湾所谓的“硅盾”将瞬间瓦解。
卢特尼克在国会作证时的资料图
台湾产业界对此发出强烈预警:若美国强行迁移高端产能、设计能力和关键设备,台湾将只剩低附加值环节。这种“去工业化”进程已现端倪——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的落成,被美国媒体欢呼为“供应链安全”的里程碑,但对台湾而言却是产业空心化的开端。
历史正在重演:二战后美国以“安全换利益”的套路,先后掏空日本汽车技术、榨干韩国半导体红利。如今台湾成为最新目标,区别仅在于美国连伪善的面具都已抛弃。
媒体报道的产业迁移示意图
那些仍幻想美国会出兵“保台”的势力,不妨看看现实案例:乌克兰得到的是武器而非保护,以色列冲突中美国连停火都无力掌控。若台湾相信美国会为几片芯片与中国开战,只能说是战略天真。
现实数据更显残酷:美国企业拿走芯片设计的高额利润,台湾却承担着巨额能耗与低端代工。当“芯片奇迹”蜕变为“芯片坟场”,所谓“民主世界”的拥抱,不过是经济殖民的温柔陷阱。
台积电工程师迁移美国的现场照片
这场博弈的本质,是美元体系对盟友的持续吸血。当美国制造能力衰落、债务高企,从日本到韩国再到台湾的产业转移,构成完整的经济殖民链条。所谓“共同价值观”的旗帜下,掩盖的是对盟友资源的系统性掠夺。
台湾最该警惕的,从来不是大陆的善意,而是美国“保护”背后的经济算计。当政治精英们仍在高呼“民主世界”的口号时,美国企业早已将台湾的芯片产业拆解运往本土。
台湾媒体对产业危机的深度报道
这场经济殖民的最终结局已然清晰:当美国榨干最后一滴产业价值,台湾得到的将不是保护,而是被抛弃的命运。所谓“台美关系”,不过是美元利益链上的又一个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