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60年的深厚友谊,竟在几句甜言蜜语面前土崩瓦解。这个曾因中国援建的坦赞铁路而感恩戴德的国家,眨眼间就为了巴结英日撕毁了百亿合约。
更讽刺的是,当英日的"救世主"面具被撕下后,留给坦桑尼亚的只有一地鸡毛和满心的后悔莫及。
究竟是什么魔力让老朋友变脸如此之快?被狠狠耍了一把的坦桑尼亚,又该如何重新赢得中国的信任?
编辑:0919
当60年友谊遭遇背后一刀
说起中国和坦桑尼亚的关系,那真是铁得不能再铁。
1964年建交以来,两国就像患难兄弟一样相互扶持,走过了整整一个甲子的风风雨雨。
那时候的坦桑尼亚刚摆脱殖民统治,百废待兴,中国二话不说就伸出援手,派专家、送物资、建铁路,真金白银地帮助这个非洲兄弟站稳脚跟。
最让人难忘的就是那条坦赞铁路,1860多公里的钢铁巨龙,连接了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两国的发展命脉。
修建过程中,66名中国工程师永远长眠在了非洲大地上。
这种用生命铸就的友谊,在国际关系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份珍贵的情谊,竟然在2019年6月的某个普通日子里被一纸公文撕得粉碎。
事情还得从巴加莫约港说起,这个被誉为东非明珠的超级工程,原本是中坦合作的又一个里程碑。
设计年吞吐量2000万标箱,足以和南非德班港分庭抗礼。
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兴奋得不得了,亲自推动这个百亿美元的超级项目,还给了中国企业99年的特许经营权。
2015年项目奠基,工程队浩浩荡荡开进工地,2.8亿美元的前期投资眼看就要开花结果。
可天有不测风云,同年10月马古富力当选新总统,这家伙一上台就开始翻脸不认人。
打着反腐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旗号,马古富力对前政府的合同进行了地毯式审查。
说什么99年经营权太长,会让国家主权受损,还搬出了所谓的债务陷阱理论来找茬。
英日的"糖衣炮弹"有多甜
马古富力这么干,背后其实有高人指点。
英国和日本看到中国在非洲风生水起,心里那个酸啊,恨不得把坦桑尼亚拉到自己这边来。
英国人最会玩软硬兼施那一套,一边画饼说能用三分之一的成本接手项目,一边暗示中国投资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日本也不甘示弱,派出豪华团队秀设计,承诺建跨海桥梁还带技术援助。
这些糖衣炮弹对马古富力来说简直太诱人了,这位1959年出生在穷乡僻壤的化学老师出身的总统,哪见过这种场面。
西方媒体也在一旁摇旗呐喊,《经济学人》、《纽约时报》轮番上阵,说什么中国贷款是陷阱,项目失败是条件苛刻导致的。
马古富力听得心花怒放,觉得自己这是在捍卫国家独立,英明神武得不得了。
2018年,马古富力公开炮轰巴加莫约港项目,说中国的报价虚高离谱。
2019年6月,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撕毁合同,让中国企业卷铺盖走人。
设备扔在那儿生锈,工人们眼睁睁看着热火朝天的工地变成一片荒芜。
马古富力在公开场合得意洋洋,觉得自己这一招釜底抽薪玩得漂亮。
殊不知,英日两国的真实目的压根就不是帮坦桑尼亚发展,而是要破坏中非合作。
这种零和博弈的思维在西方国家对非政策中屡见不鲜,他们宁愿非洲一直贫穷落后,也不愿意看到中国在这片大陆上影响力日增。
可怜的马古富力还以为自己遇到了真命天子,殊不知已经掉进了精心设计的陷阱。
一场豪赌的惨重代价
现实很快就给马古富力上了一课,而且是血淋淋的那种。
英国人起初报价30亿美元,听起来确实比中国的百亿投资便宜不少。
可一开始实地勘测,成本直线飙升到80亿美元,这还只是个开头。
项目推进得慢如蜗牛,几年下来除了画了几张图纸,啥实质性进展都没有。
日本的跨海桥梁计划更是笑话一场,这些工程师对热带环境压根不熟,设计时没考虑腐蚀问题,桩基测试就败得一塌糊涂。
2020年新冠疫情一来,西方资本撤得比兔子还快。
资金链断了,人员跑光了,巴加莫约港彻底成了一片荒地。
更要命的是坦桑尼亚经济的全面崩盘。
从2015到2020年,GDP增速从7%断崖式下跌到2%,失业率飙升到18%,信用评级被降到CCC+。
投资者看到坦桑尼亚连中国这样的老朋友都敢背叛,还有什么信誉可言?
外资纷纷撤离,国内企业也人心惶惶,整个国家的发展陷入了停滞。
这时候再看看隔壁的肯尼亚,人家的蒙巴萨港在中国帮助下蒸蒸日上,年吞吐量不断刷新纪录。
坦桑尼亚只能眼睁睁看着邻国风光无限,自己却被困在发展的泥沼里不能自拔。
最讽刺的是,马古富力到死都没看到英日承诺的美好蓝图变成现实。
2021年3月17日,这位61岁的总统突然死于心脏病,留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大国的宽容与小国的觉醒
哈桑继任总统后,面对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的国家。
这位坦桑尼亚历史上首位女总统不是等闲之辈,她很快就意识到前任留下的外交灾难有多严重。
看着邻国在中国援助下日新月异,再看看自家的巴加莫约港项目像座烂尾楼一样矗立在海边,哈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悔不当初。
2021年7月,坦桑尼亚派出代表团低声下气地赶赴北京求和。
为了表示诚意,哈桑政府主动提出把经营权从99年缩短到33年,坦方股份从零增加到35%,还给了中企税务优惠。
中国的反应耐人寻味,既没有立刻答应,也没有一口回绝。
毕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中国企业在这个项目上已经损失了14亿美元。
不过最终中国还是展现了大国风范,同意重启合作。
这种宽容不是软弱,而是对长远利益的考量。
巴加莫约港一旦建成,将与肯尼亚蒙巴萨港形成双核驱动,整个东非的物流格局都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2025年2月,项目终于迎来了新的转机,坦桑尼亚港务局与中国、埃及、沙特公司签署了谅解备忘录。
这次政府拨出22亿坦桑尼亚先令做前期投资,计划分阶段建设,先搞疏浚航道和泊位。
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哈桑政府强调这回是多方参与,不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坦桑尼亚的这场外交闹剧给整个非洲大陆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许多国家开始加强对大型国际合作项目的战略评估,不再轻易被外界的花言巧语所迷惑。
结语
看完坦桑尼亚这场跌宕起伏的外交大戏,不禁让人感慨:背叛的代价往往比想象中更加沉重。中国的重新接纳体现了真正的大国风范。
在这个充满诱惑和陷阱的国际舞台上,保持独立判断和战略定力,远比追逐眼前的蝇头小利更加重要。真正的朋友,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也值得用诚意去珍惜。
面对复杂的国际博弈,你认为小国应该如何在大国间保持平衡,既维护自身利益又不失道义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