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的时候以为电影市场要崛起了,看了国庆档新上映的电影才发现原来是回光返照,暑期档那些8分的电影随便拿一部都吊打现在的国庆档。
所以可以看到一种新片还打不过上映半个月的《731》,前几天《731》都没什么排片了,国庆又起来了,新片真的太弱了,没几部能看的。
唯一一部在《731》前面《志愿军》还是吃到了档期加题材的红利。
这次的国庆档能看的就两部电影,一部遗珠,一部黑马,其他的都没有必要再看了。
这部电影第一天口碑蛮好的,但但目前也没有路人进场,票房甚至还打不过猪猪侠和浪浪山。
这部电影也是目前国庆档开分最高的电影,豆瓣7.6分,虽然有口碑,但是票房倒挂,电影院不会给排片。
这个电影失败了,在小编看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选的演员不好,男主是王安宇,在电影圈根本就是一个新人,也不算流量。
其实像这种小众电影还是要流量才能拉观众,至少可以冲一波预售,预售好了,第一天排片自然高,就像《震耳欲聋》。还有春节档肖战的《射雕英雄传》,预售直接干到第一了。
第二个片名没有选好,《毕正明的证明》一听就是那种流水线烂片,很不知所谓,像那种个人文艺片,但其实这部电影是一部警匪动作片,反扒题材。
剧情很流畅,剪辑节奏飞快,打戏也不错,故事讲得挺完整,从综合指标上看,可能是国庆档最具娱乐性的新片。
这种低成本电影本来就没有宣发,所以给大众最直观的就是片名了,还不如改成《抓小偷》,蹭一波冯小刚,或者改成个成语《盗亦无道》。
小成本电影的正面示范来了,找流量,会取名。
檀健次饰律师出身聋人家庭,初期为摆脱贫困追逐名利,到后期觉醒主动帮助受害者。
故事并不复杂,但这个故事的特殊性在于,受害者都是聋人,是在这个社会里,即使自己想要发声,也在生理上难以发声的一群人,所以取名《震耳欲聋》。
檀健次饰演的李淇也是个不完美的英雄主义者,有真实原型做背书也不显得浮夸。然后檀健次虽然是流量,但他的演技很好,手语也很扎实,明年他可以凭这个角色角逐最佳男主角了。
《震耳欲聋》虽然没有第一时间上映,但是已经提前两天点映了,而且点映口碑很好,到现在全网无差评,国庆档最值回票价的一部。
只要后面的时候,票房不倒挂就可以走长线,走口碑路线。
《志愿军3》
陈凯歌还是不让人意外,志愿军3一如既往的没有惊喜,可看可不看,看了浪费票钱。
剧本很单薄,感觉就是大杂烩,但都没有演重点。其实既然是拍志愿军系列,松骨峰、铁原阻击战、长津湖、上甘岭等战斗和战役集中展现就能把抗美援朝这段历史拍好,也能集中表现英雄主义的宏大精神,但人家陈凯歌就不这么拍。
刺杀小说家2
本来作为国庆档唯一一部特效大片是很有优势的,只要剧情能说得过去,拿下国庆档票房第一不是问题,预售这部电影就是第一。
结果剧情毫无逻辑,混乱不堪。
《刺杀小说家1》只是让人不知所谓,2只能说路阳沉浸在自己的艺术里无法自拔了。
这部电影的一番是邓超,但是看完很难不让人怀疑是邓超不好意思再拒绝路阳才答应的人情之作,作为一番男主,戏份在哪里,人物内核在哪里。
很难看,流水线的春晚小品,又是那种中年失意男主,然后拍成喜剧,各种插科打诨,但是这种笑点真的很尬。
剧情就是男主投资失败,残废,心脏病,然后最后再来一场赛龙舟。(好像喜剧片都要有这种情节,最后要燃起来,但是观众真的被尬没了)
大结局更是雷人,黄渤饰演的男主死了,一家人推着轮椅放着骨灰来到了海边,以为是要撒骨灰海葬,毕竟这也符合剧名浪浪人生,结果轮椅扔海里了,骨灰抱回去了。
看到这就是黑人问号脸,这是在干什么?污染海洋吗?
拍成大曹传了,曹操什么都不要了,真成了大汉忠臣,刘协和曹操也成了好朋友,而且亲自上前线与曹操抗袁了,一句大汉天子在此!
易中天骂了一辈子刘备,结果心中的曹操就是刘备的模样。
如果这是一部原创故事,那画面剧情值得一夸,但这部电影讲的是三国。
曹操前期确实是忠臣,但是他不是死忠,他是一个复杂的人,当他发现有机会的时候,也会为了自己的野心去做一些黑暗的事情。正是因为曹操是一个立体的人,复杂的人,大家才喜欢曹操啊。
这部也是导演沉浸在自己的艺术无法自拔的一部电影,其实简介第一句就说明了问题:“港岛雪夜”,香港也是会下雪了。剧情乱七八糟,根本不知道在讲什么,看完就是觉得好装,每一个人都好装。
镜头语言和审美是好的,但食之无味。电影不说剧情,情感表达还是要有的吧,全程都像在拍MV,每一个人看起来都在故弄玄虚。金城武都说了拍不完。
如果你想看帅哥可以去看这部电影,7年前的金城武还很帅,7年前的梁家辉也还没有老。
这次的新片太弱了,也只有前两部能看,偏偏前两部都是新人导演,新人编剧,后面一堆大导,连好基本的故事都讲不好。
什么时候电影圈才能放下自己的小众心理,画面再高级,阵容再强大,故事讲不好一切都白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