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现杀活鸡”四个字从服务员口中说出时,消费者的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土灶柴火、鸡毛乱飞的画面。然而,当后厨冷柜门被拉开,一排排标价6块7的冷冻鸡整齐地挤在透明袋里,这种强烈的反差无疑给了消费者一记响亮的耳光。
38万的罚单,虽然不是天文数字,但足以让西贝这个知名餐饮品牌感到烫手。这笔罚单,不仅是对西贝的一次经济惩罚,更是对其诚信经营的一次严重质疑。
立案那天,店员们悄悄地将菜单上的“现杀”贴纸抠了下来,边抠边嘟囔:“培训时说的,统一口径,谁不背罚50。”原来,连话术也是预制菜,只需统一加热就能端上桌。这种行为,无疑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欺骗。
别急着骂商家没良心,先摸摸自己的良心:其实,76%的消费者并不介意吃冷冻鸡,前提是商家不要欺骗他们。Z世代的消费者在点菜前,往往会先问一句:“是不是冷冻的?”如果商家如实回答,他们依然会选择点单;但如果商家试图忽悠,他们则会直接拉黑。
他们要的不是活鸡,而是活真话。在这个信息透明的时代,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商家的诚信和透明度。
监管部门也对此类行为越来越不宽容。从六月起,如果菜单上不写明“冷冻”二字,商家将面临最高可达营业额三倍的罚款。老板一算账,卖一只鸡赚9块,罚一次却要赔掉半层楼,谁还敢玩文字游戏?
有同行连夜改招牌,将“现杀”换成“-4℃微冻”,并配了一张区块链溯源码。消费者只需用手机一扫,就能看到鸡从屠宰到配送的每一秒温度曲线,就像给鸡做了全天候的心电图。这种透明的做法,赢得了消费者的点赞:“嗯,这鸡比我睡得还恒温。”
西贝也学乖了,开始直播后厨,用4K镜头怼在冷柜门上。弹幕飞过:“冷冻就冷冻,只要别让我吃感情债。”次日,同店的客流居然回升了7成。看来,诚信比鸡精更能提鲜。
最有趣的是,技术圈也趁机“打劫”。京东物流推出了“链上鸡”,每只鸡都送一块NFT“出生证”。鸡还没熟,token就已经炒到了18块。双汇更是卷出了新高度,微冻技术将冰晶戳成纳米级,解冻后鸡腿还能蹦跶两下。厨师长笑称:“诈尸级新鲜。”
所以,别再纠结鸡是不是当天断气了,该断的是“讲故事”的瘾。菜单不是悬疑小说,顾客也不想当侦探。写清楚“冷冻”,反而能省得彼此表演。
毕竟,下一次罚单可能不是38万,而是门店直接下架,连带着老板的朋友圈一起社死。餐饮业的下半场,拼的不是谁会说相声,而是谁敢把冷柜门敞开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