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6日,NBA知名记者Victor Sun撰文,深度报道了林葳在俄勒冈大学男篮的最新动态,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位年轻球员的NCAA逐梦之旅。
在一个静谧的周六清晨,俄勒冈大学男篮训练馆内已灯火通明。记者抵达时,林葳刚结束身体治疗,正与队友轻松交谈,两人不时嬉笑推搡,气氛融洽。这种自然的默契,正是林葳融入球队的最好证明。
随后,在更衣室里,记者注意到林葳的储物柜紧邻大四前锋内特-比特尔——上赛季队内的头号得分手,这似乎也预示着林葳在球队中的重要地位。
面对采访,林葳沉稳而自信,他清楚自己为何来到这里,也明白自己要证明什么。
为何选择俄勒冈,为何是现在?
上赛季,林葳是CBA得分最高的中国球员,他本可以选择留在国内享受球星待遇,或接受海外联赛的职业邀约。然而,他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加盟NCAA,成为俄勒冈大学男篮的一员。
“我想用不同的方式挑战自己,”林葳坦言,“来美国意味着要学习这里的篮球理念,适应比赛节奏,同时提升进攻和防守能力。这能帮我为未来可能效力的任何联赛做好准备。”
他补充道,另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英语水平。“语言问题是我来这儿的主要原因之一。”他说。
适应俄勒冈大学的节奏
林葳刚到尤金时,学校还未开课,训练时间有限。“我们每天只能训练1小时,”他回忆道,“但那1小时全程无休,像打国际比赛一样。我以前从没在这么快的节奏下打球,所以需要时间适应。”
如今,他的日程已完全融入学生运动员的节奏。“早上8点上课,10点结束,”他说,“下午1点开始训练。训练前我会加练投篮,或者和训练师一起做专项训练。我们每周还要进行3次力量训练。”
适应不仅限于篮球层面。“一切都要用英语交流,这很有挑战性,”他坦言,“但这里有来自中国的其他学生,我们互相帮忙,这也推着我更快地学习,真正融入这个集体。”
在球场上,他发现球队体系意外地熟悉。“篮球的基本理念是相通的,”他说,“上赛季我们CBA球队的教练也是外籍教练。这里的区别就是节奏更快,更强调团队配合,攻防转换更迅速,要求更少失误。”
日常生活:美食、高尔夫与小惊喜
赛场之外,林葳的日子简单而充实。“我现在还是每天吃中餐,”他笑着说,“还不太习惯美式食物,但我觉得慢慢会适应的。”
俄勒冈大学的体育设施为他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这里有营养补给站,有蛋白粉、冰沙、零食和水果,”他说,“训练结束后,我们会有赛后餐,有沙拉、鸡肉、三文鱼、墨西哥卷饼。所有食物都是为帮助我们恢复而准备的。”
他还培养了一个新爱好——高尔夫。“高尔夫队有个中国队员,”林葳解释道,“她教了我一些动作。我才学了三四周,但真的很喜欢这项运动。”
对俄勒冈体育文化的初印象
尤金的活力深深吸引了他。“我来这儿的第三天,去看了一场橄榄球比赛,”林葳回忆道,“那是一场宿敌对决,体育场里坐满了人,大概有三四万观众。现场特别吵,气氛太热烈了。我当时就想,客队在这种环境下比赛肯定很难。”
他也希望能把这种热情带到篮球场上。“我想让球迷看到最好的我,”他说,“赛季还有三周开始,我每天都在利用时间做准备,为帮助球队赢球而努力。”
关于对比与榜样
在网上,一些俄勒冈球迷已经给林葳起了“林疯狂2.0”的绰号,这是致敬林书豪当年在NBA创造的传奇表现。林葳听到这个对比时笑了,但并不想被这个标签束缚。
“我上二年级的时候,去买鞋,看到墙上贴着他的海报,”他回忆道,“我看过他巅峰时期的比赛。对我来说,更多是敬佩,我从他的比赛里学到了很多。作为亚裔球员,我们能从他的经历中获得很多激励。”
两人曾在中国的一场季前赛中有过短暂交集。“我新秀赛季时,我们队和他的球队交过手,”林葳说,“那次经历很特别,他为像我这样的球员打开了一扇门。”
展望未来
林葳现在的目标很明确:提升自我、增进团队默契、帮助球队赢球。“我不太想成为关注的焦点,”他说,“如果我努力训练、打出好表现,球迷自然会为我欢呼,这对我和球队来说都是最好的认可。”
采访快结束时,我们聊到了另一个熟悉的名字——现效力于波特兰开拓者队的杨瀚森,开拓者队所在的城市距离尤金向北仅两小时车程。“现在我们在同一个州了,”林葳笑着说,“等我们都有空的时候,大概圣诞节前后,说不定会一起去吃火锅。”
对俄勒冈大学,或许对中国篮球而言,林葳的到来都有着不显眼却重要的意义。尽管还在适应NCAA的比赛节奏,但他的职业素养和沉稳性格已格外突出。由于控卫杰克逊-谢尔斯特德将缺阵4到6周,俄勒冈大学球迷或许很快就能提前看到这位新人的表现,而他那份从容的自信,早已与球队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