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强冷空气+新台风来袭!广东将迎暴雨,这些防御措施必看

时间:2025-10-06 21:22:13 来源:行走的知识库 作者:行走的知识库

气温还在飙升,台风又瞄准广东:明日12时前渔船回港、周末暴雨将至,你准备好了吗?



今日上午,广东多地仍在承受30℃以上的高温炙烤,梅州蕉岭甚至录得37.5℃的极端高温。街头巷尾,短袖依旧是主流着装,人们却在热议周末是否还能前往海边游玩。这种‘刚热完又要被雨打’的天气变化,让许多人深有同感——一边是烈日当空,一边是雷暴预警,出门时伞和薄外套成了必备品。然而,真正令人担忧的是海上的‘躁动’:中央气象台已发出预警,菲律宾以东的热带低压可能增强为今年第17号台风‘米娜’,未来10天内还将有2~3个热带系统生成。按照当前路径预测,广东南部、粤东等地将遭受明显风雨影响。

与此同时,北方正迎来今年下半年以来最强冷空气。这股冷空气南下将与海上的台风形成‘对撞式’天气剧本,导致白天热得发慌,转眼就被大雨和强风打断。气象部门已对20日至22日作出预警,粤东和珠三角中南部可能出现从大雨到特大暴雨的强降水过程,气温也将明显下滑。市民出门需考虑‘冷热两套’装备。这种急转的天气最易造成交通淤塞、短时强降雨引发的内涝,以及滨海旅游和户外活动的安全隐患。



接到通知后,沿海和海上从业人员需将安全放在首位。相关部门要求,在18日12时前,全省海上作业渔船必须回港,渔排养殖人员需上岸,海上风电平台需撤离,海钓和潜水等休闲船艇需取消出海计划。以我的朋友小林为例,他几年前从事小型渔业,那次台风预报来得早,他按预警提前将渔船拴好回港,而邻村另一人因侥幸心理晚回,结果渔网和小艇损失惨重。这个例子说明,提前回港并非小题大做,而是能将可能的损失降到最低。

陆上防御同样不容忽视。各地已要求重点盯住滨海景区、山区景区、漂流设施和建筑工地等高风险点。特别是假期人员流动大,景区和旅游接待单位需有明确的停运和人群疏散预案。家庭层面,可将阳台上的花盆、晾衣架固定或搬进屋里,检查房门窗的密封和排水口,备好手电、充电宝、饮用水和常用药。如果家里有老人孩子或行动不便的人,需提前安排邻里互助或联系社区救助通道,将可能受困人员转移到相对安全的楼层或亲友处。



出行方面,雨来得急、能见度低时,切勿轻易穿越低洼路段和隧道。开车尽量避开有积水历史的路段,遇到突发内涝切勿强行低速通过。对于企业和工地,建议提前加固脚手架、停工排险,并确保临时物资、施工车辆停放稳妥。重要的户外设备需做好电源切断和防水保护。学校和托育机构也应提前通知家长,若遇暴雨将调整放学和接送安排,确保孩子安全。

这次台风和冷空气‘夹击’的天气组合,揭示了一个趋势:海上热带系统频繁与大陆冷空气相遇,会产生短时强风强降雨的极端天气事件。短期内,我们应以防为主,降低暴露风险;中长期,则需思考城市排水、海岸防护和社区应急能力的提升。我不是专家,但从身边看到的几次案例看,能否在预警后把该做的准备做足,往往决定了损失大小和能否从容应对。



最后,说句我个人的感受:广东这几年的‘周末天气魔咒’让人既抱怨又无奈。抱怨的是计划被打断,无奈的是很多风险其实可以通过提前准备来规避。先不要惊慌,把该回港的船回港,把家里的防护做一做,检查好老人的药,和家人说一声‘别靠海边了,周末先别出远门’。如果你家在沿海或者有亲友在海上作业,赶紧转告他们注意预警信息。

来源:广东教育传媒综合广东天气、广东发布等



说说你身边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周末天气翻车’经历?你当时做了什么、有哪些教训或好用的小技巧,来分享一下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