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惨烈却也最为关键的一场战争,它成功终结了日本的侵略行径。然而,真正让中国彻底摆脱被瓜分、沦为他人殖民地的悲惨命运,其实还得归功于解放战争。
倘若说抗战胜利是中国迈向独立的第一步,那么能否继续坚定地走下去,避免彻底滑入半殖民地、半军事驻扎的尴尬境地,则完全取决于后续的解放战争。
为何会如此断言呢?原来,抗战结束后,美军便大量驻扎于中国的各个角落,他们欺压百姓、横行霸道。若无解放战争的爆发,中国极有可能与日韩一样,丧失独立发展的主动权,沦为外族的附庸!
1945年,美军在青岛登陆,短短一个月内,驻军人数便飙升至两万人。当地警察局的档案中,几乎堆满了关于这些美国兵的纠纷记录。他们偷窃财物、肆意殴打路人、驾车撞人后扬长而去,甚至连坐车不给钱这样的小事都屡见不鲜。
同年10月,十余架美军飞机在河北固安县城上空盘旋。当时,军民正在露天开会,突然,机枪从空中扫射下来,死伤情况许久都未能统计清楚。
同一天,固安上空的美军飞机还投下了信件,限令当地八路军三日内撤离,否则将发动进攻。
更早些时候,三十多名全副武装的美军突然包围了八路军在天津英租界的办事处。他们未出示任何证件,便抓走了五名工作人员,没收了四支自卫手枪,还强占了房屋。
当美军将官进行讯问时,竟无理地质问办事处“侵占美军房屋”,而那房子明明是中方租赁的。
事后,八路军提出抗议,但美军参谋长却连答复都拒绝了。
1946年,十九岁的北大女生沈崇在看完电影回家的路上,突然被两名美国士兵堵住,拖至空地施暴。五位中国工人听见动静后不敢上前,最后找来了警察,可美国兵见了持枪警士竟要夺枪。
折腾到最后,行凶的士兵皮尔逊才被送到美军宪兵司令部。然而,谁也没料到,这起证据确凿的案件,最后竟会以美军军事法庭推翻原判、凶手无罪释放而告终。
该事件之后,群众对美军的不满情绪彻底爆发,各主要城市的青年学生纷纷上街游行抗议。然而,国民政府却对美国听之任之,反过来打压抗议的声音。
根据中央档案馆等公开的历史资料,在抗战胜利后的几年中,美国在中国的驻军人数最多时超过十万人。这些士兵主要出现在沿海港口、大城市和一些战略通道上。
但美国这样做绝不是为了“帮忙维持秩序”,而是要通过直接驻军来掌控中国的局势。
那个时候,国共关系还没有彻底走到破裂的地步,美国实际上是想用自己的势力介入中国的内战,保证自己扶持的那一方能够继续存在,从而把中国变成一个跟自己政策紧密挂钩的附庸国家。
我们今天知道,在朝鲜战争前,美军就大量驻扎在韩国,日本战败后也完全被美国接管。
这两种模式放到当时的中国,几乎就是现成的方案。
所以,如果没有解放战争,中国可能真的会走上日韩那样的道路,甚至情况比他们还惨。因为中国土地更大、资源更丰富,列强会更加紧盯不放。
从抗战胜利后留存下来的档案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普通老百姓对美军的不满。这些事情虽然在国际上并没有很大范围的传播,但在中国当时的社会情绪里却激起了非常深的抵触。
老百姓的切身体会就是,抗战打了十四年,好不容易把日本侵略军赶走,可城市里却来了另一群外国兵。虽然他们名义上是盟军,但实际行为并没有多少尊重中国人的地方。
美国那个时候掌握了很多中国的援助物资,运输线基本由美军控制。中国的主权和尊严在现实中就被消磨得七零八落。
那么,美国不是抗战的同盟国吗?为什么后来会出现那么多让中国人忍无可忍的情况呢?
这个问题如果放在大历史的格局里看,就能明白了。
美国在二战之后全面接手了日本,同时也扩展了对东亚的战略控制。它需要在亚洲拥有一个可以依赖的前线基地。
当时的中国抗战胜利了,但国家政局混乱、经济凋敝。美国看到的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只要扶持住蒋介石政权,就能在中国建立一个长期依附的体系。
用今天的话讲,就是把中国纳入自己强权体系的一环。
所以,美国驻军大规模进入中国,既是为了控制局势,也是在为冷战早作准备。
如果没有解放战争,中国很可能会被美国全面掌控,失去历史上最关键的转折点。
这样一来,美国大概率会像控制日韩那样,在中国扶植代理人、操纵政治经济,让中国一步步失去自主决策的能力,最终彻底陷入被外族掌控的深渊。
更不必说,中国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如果被“安排”,后果可能比日韩还严重。
因为中国的面积和人口规模太大,冷战体系中的中国一旦失去了自主选择的机会,必然会成为大国博弈的附庸,而且会长期地丧失发展自己的可能性。
解放战争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不光是要终结蒋介石政府的反动统治,而是把中国从半殖民地的状态里彻底拉了出来,让中国走向了真正的独立。
中国今天能够主动参与国际事务、能够自信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能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因为七十多年前那个决定性的选择。
如果那个时候没有解放战争,或者没有打赢解放战争,中国就很难成为今天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