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更能吃肉,这句话你听过多少次?像是从街头笑谈到餐桌议论,似乎已经成为一条无需考证的社会共识。
可数据不会说谎,中国人均吃肉最多的五个省份全都在南方。刻板印象粉碎的声音,也许比切肉刀落在案板上的“哐当”声还要响亮。
根据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全国居民平均每年要吃掉75斤肉禽类,换算下来就是每天一两肉,基本相当于一个小鸡腿的分量。
看似不多?可乘以中国14.43亿人口,那一年下来就是1082亿斤肉,相当于把全国人变成了吃鸡专业户,直接吃掉270亿只鸡。
如果说“吃肉就是硬实力”的话,那中国哪个省真正是吃肉扛把子?
答案是广东,没错不是东北、不是内蒙古,更不是新疆,而是南边那个你以为只吃虾饺和肠粉的广东。
2020年广东人均吃肉129.4斤,是全国人均水平(75斤)的172%。排名第二的广西也很猛,人均110.2斤,是全国平均的1.47倍。
紧随其后的是海南、重庆、四川,全国吃肉前五,清一色南方队伍,这一榜单直接把“中国北方人能吃肉”几十年的刻板认知打得粉碎。
那为什么是南方?他们吃的是啥肉?
如果说北方是“猪牛羊三大家族”的传统市场,那么南方则是打通任督二脉,连鸡鸭鹅都不放过。
比如广东2020年人均禽类肉消费62.2斤,广西61.4斤,海南60.8斤。而全国大多数省份,禽类肉消费才20多斤,有的甚至还不到15斤。
也就是说对广东人来说,吃鸡不是过年,是日常。“没有一只鸡可以活着走出广东”,这不是玩笑,而是现实。
盐焗鸡、白切鸡、酱油鸡、椰子鸡、香妃鸡、啤酒鸡……鸡能引发6种烹饪方式,猪可能都得靠边站。
那如果刨除鸡鸭鹅,只看传统的猪牛羊呢?
这时候火锅王国重庆和四川站了出来,2020年重庆人均猪牛羊肉消费量70.6斤,四川67.2斤,几乎是全国平均(49.6斤)的1.5倍。
你以为他们天天蘸油碟?不,他们是真在消灭肉。
那吃肉最少的是谁?山西。
人均只吃掉37.6斤肉,只有广东的29%,而且其中禽肉消费仅为8.2斤,还不到广东人的七分之一。
山西、陕西、河南、甘肃这些面食大省,吃肉“划水”划得明明白白。不是他们不爱吃,是历史、地理、习惯、收入,多重因素交织影响的结果。
比如以广西为例,一年吃肉开销大概2333元/人,占年度食品烟酒支出33%,也就是说每三块钱吃的里,就有一块钱吃的肉。
而山西人呢?只花了850元/年吃肉,只占生活开销的不到20%。
为什么中国人更爱吃猪肉?
第一养猪经济划算。猪能吃的东西多,剩饭泔水都不浪费;而牛羊讲究饲料,成本高、转化率低。
猪吃不到3斤饲料就能长一斤肉,牛则需要15斤以上,投入产出比根本没法比。
第二猪繁殖快,一窝顶十窝。牛生一个,猪生一堆,周期还短。这不是肉价的问题,是供给能力的问题。
第三中国是种植农业国家,过去很长时间都以“节约、高效、不浪费”为养殖理念,猪肉的碳足迹、土地需求都明显低于牛羊肉。
所以别看咱们火锅店里什么牛肉卷羊肉卷,中国人最爱吃的还是猪肉,占了肉类总消费量的近一半(约49%)。
当然这一局势在某些地方是例外的,比如西藏、青海最爱吃牛肉。
不是因为他们特别钟情牛排,而是牦牛是一种全能工具,能食、能衣、能燃、能驮,几乎贯穿整个高原生活,吃牛肉是自然选择下的必然。
新疆、内蒙古最能吃羊肉,2020年新疆人均羊肉消费是25.4斤,是全国人均2.4斤的10.6倍。这不是羊叫嚣,是草原的传统与大自然的馈赠。
而中国人吃肉,背后还有一层意味隽永。
1952年中国人均年肉类占有量只有11斤,如今是75斤,翻了近7倍。从“抹油嘴唇装有肉”到“每天两个菜必有一荤”,这是历史书上没写清的巨大转变。
当你抱怨外卖里肉太多、减肥期间忌口不敢动筷时,也许忘了,这就是上一代人梦寐以求的日子。
但过度吃肉也非好事,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超过一半中国成年人超重或肥胖。
2020年中国平均每日蔬菜摄入量是284克,而饮食指南推荐是至少300克以上。肉吃过了,菜却吃少了。膳食结构的失衡,才是现代慢病的温床。
总结:
南方吃肉多是真的,北方不如南方吃得“花”,中国人不缺肉,缺的是搭配;不是吃不起,而是“吃得不协调”。
这不仅是饮食文化的演变,也是社会发展、地域环境、物种适应完美嵌合的结果。
你每天吃的那口肉,背后其实装着整座城市、整片土地、甚至一个时代的变迁逻辑。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文化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无低俗不良引导。如涉及图片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