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7日,NBA季前赛迎来一场焦点对决,休斯顿火箭在主场以122:113力克亚特兰大老鹰,为新赛季征程打响开门红。这场胜利背后,球队在阵容调整与战术试验中暴露出的问题,引发了球迷与专家的广泛讨论。
阵容调整:火箭五少首度合体,控卫试验却遇挫
本场比赛,火箭新援凯文·杜兰特因伤休战,芬尼·史密斯也缺席全部季前赛,加之范弗利特、杰伦·格林和狄龙·布鲁克斯三名主力缺阵,主教练乌度卡大胆启用“火箭五少”组合——谢泼德、阿门·汤普森、史密斯、伊森和申京担任首发。这一阵容虽集结了球队近年摆烂期的核心成果,但控卫位置的试验却成为最大隐患。
乌度卡将阿门·汤普森推上控卫位置,意图填补范弗利特缺阵后的组织空缺。然而,阿门在控运、传球与比赛阅读方面的不足迅速暴露。比赛中,他多次出现运球失误或被对手抢断,尤其在阵地战中,持球突破后难以有效传球或出手,导致球队进攻陷入停滞。更严峻的是,当申京下场休息时,火箭的进攻端几乎陷入“断档”,球权分配混乱,无人能承担组织重任。
申京成核心:组织与进攻双担,能力再进化
在控卫试验失败的背景下,申京成为火箭攻防两端的“定海神针”。本场比赛,他不仅贡献全队最高的6次助攻,更在高位策应与低位单打中展现出全面技术。半场砍下19分,7次罚球全部命中,三分球2中2,面框突破与背身单打均游刃有余。申京的对抗能力显著提升,进攻手段愈发丰富,从“发牌中锋”到“进攻核心”的转型令人眼前一亮。
当申京在场时,火箭的进攻流畅性大幅提升。他既能通过高位传球盘活全队,又能利用个人能力吸引防守,为队友创造空位机会。例如,JD·戴维森的两记三分便来自申京的助攻。可以说,在杜兰特缺阵的情况下,申京已成为火箭当之无愧的战术核心。
角色球员闪光:戴维森三分惊艳,留队希望大增
在主力缺阵的情况下,角色球员的表现成为亮点。JD·戴维森全场命中5记三分(7中5),并送出全队第二高的4次助攻。这位原本不擅长三分的球员,在控场与传球方面展现出超越阿隆·霍乐迪的潜力。在范弗利特赛季报销、球队急需组织型后卫的背景下,戴维森的爆发无疑为留队增加了重要砝码。
阵容隐患:过度依赖申京,控卫问题待解
尽管取得胜利,但火箭的阵容隐患不容忽视。乌度卡尝试了申京+亚当斯、申京+卡佩拉的双塔组合,以及申京+亚当斯+史密斯+伊森+阿门的五大阵容,但无论哪种搭配,申京下场后球队的进攻都陷入混乱。过度依赖申京的组织与得分,不仅会消耗其体力,更可能在常规赛中埋下伤病风险。
此外,阿门控卫试验的失败,迫使乌度卡重新考虑首发阵容。从目前情况看,新赛季常规赛的首发大概率确定为申京、史密斯、阿门、杜兰特,最后一个名额将在谢泼德与伊森之间产生。考虑到控卫位置的迫切需求,谢泼德可能获得更多机会,但其季前赛首秀表现中规中矩,能否胜任仍需观察。
未来展望:杜兰特回归能否改观?
本场比赛,杜兰特的缺阵让火箭的战术试验缺乏最终检验。当申京不在场时,杜兰特的持球能力与比赛影响力或将成为破局关键。此外,乌度卡是否会继续让阿门担任控卫?戴维森的三分投射能否持续稳定?这些问题将在后续比赛中逐步揭晓。
对于火箭而言,季前赛的胜利固然可喜,但暴露的问题更需警惕。如何平衡申京的负荷、解决控卫短板、激活角色球员潜力,将成为乌度卡新赛季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