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为餐桌上的美味牛肉,竟然有可能是假扮的!
央视的一则曝光新闻,让爱吃牛肉的朋友们心里直犯嘀咕。
粘肉胶、染色剂、香精,靠这三招“碎肉边角料”摇身一变身价翻倍,被当成牛肉卖。
更可怕的是有些黑心商家直接用“大豆蛋白”代替.....
这“人造假牛肉”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我们以后都不能放心吃牛肉了吗?
假牛肉让人作呕的造假流程
央视查了查发现,现在市面上假牛肉这么多,说到底就是为了赚钱.....
真牛肉一斤最少得50块钱,可那些造假的人花不到20块就能搞出“假牛肉”。
他们用的都是些啥呢?不是猪肉鸭肉,就是来路不明的碎肉渣子,再掺点大豆蛋白,经过一顿操作,就变成了"牛肉"。
做假牛肉的过程看着就恶心,他们先用"粘肉胶"把碎肉粘成块。
那些碎肉本来都散着不成形,加了卡拉胶这种强力胶水,硬是给粘成整块,还能压成牛肉的样子,从外形上就开始糊弄人。
这时候谁还分得清真假啊?完了还要用染色剂给肉“美颜”,让它看起来更像真牛肉。
为了让这些假牛肉看起来像真的一样,他们会添加染色剂,或者用磷酸三钠。
这东西不仅能把肉的颜色调成牛肉的暗红色,还能让肉看起来水汪汪的,好像很新鲜的样子。
但真牛肉表面有一层自然的风干膜,摸起来是不粘手的,而假牛肉的那种 “湿滑”,其实就是它的破绽所在。
这些造假的人是不是太坏了,连这都能造假?最后就是用香精和嫩肉粉来调口感了。
那些商家把猪肉鸭肉泡在牛肉香精水里,这样就能盖住肉原本的味道,让你吃的时候感觉像在吃牛肉。
他们还加了嫩肉粉,把肉的纤维都破坏了,吃起来感觉特别嫩滑,其实都是假的。
你只要用手指按一下这肉就能发现猫腻.....,假牛肉特别没弹性,一按一个坑,半天都弹不回来。
真牛肉就不一样了,按下去马上就能恢复原状。这么一按,假牛肉就露馅了。
假牛肉的两大藏身地与健康陷阱
那么这些假牛肉都藏在哪里呢?其实它们主要有两个 “藏身之处”。
一个是在农贸市场或者路边摊,这些地方监管相对薄弱,造假者就把假牛肉伪装成 “鲜切牛肉” 来卖。
你要是仔细看,就能发现这些假牛肉的纹理乱七八糟,没有真牛肉那种清晰自然的纹理,颜色也是深一块浅一块的,一点都不自然。
超市冷冻区也是个坑,那些假牛肉做的牛肉丸、牛肉饼,包装搞得跟真的一样,整整齐齐码在冰柜里,看着挺像那么回事。
可你仔细瞅瞅配料表就露馅了,排在前头的不是猪肉就是鸡肉,要不就是大豆蛋白,真正的牛肉可能连影儿都没有,全是牛肉味调料和香精....
这不是明摆着骗人吗?假牛肉不光糊弄咱们的舌头,更坑人的是吃多了对身体真不好。
真牛肉富含优质动物蛋白、铁、锌等营养素,对我们的身体很有好处。
可这假牛肉呢,里面全是碳水化合物和添加剂,长期吃不仅补不了营养,还可能增加身体的代谢负担。
而且那些来源不明的肉,可能携带各种细菌或者病毒,吃了轻则肠胃不适,重则可能引发败血症等严重疾病....
从辨肉到选渠道的避坑指南
不过大家也别太担心,只要我们掌握了辨别真假牛肉的方法,就能避开这些陷阱,三招让你快速辨别真假牛。
第一招,看颜色真牛肉切开后,颜色是自然的红,要么鲜红要么暗红,肉的纹路清清楚楚,还有光泽。
而假牛肉呢,颜色要么深得发黑,要么红得特别扎眼,而且颜色非常均匀,没有自然的纹理变化。
就像有人用颜料把肉涂了一遍一样,你说这能是真牛肉吗?
第二招,闻气味,新鲜的真牛肉,闻着就是正常的肉腥味,不呛人。
但假牛肉就不一样了,要么有股化学品的怪味儿,要么香精味特别重。
你一闻,就会觉得这肉不对劲,说不出啥味儿,但就是不好闻,你可就得小心了,这很可能就是假牛肉。
第三招,摸手感,用手指头按一下真牛肉,它摸着紧实有弹性,按下去很快就能弹回来。
可假牛肉呢,要么软趴趴的没劲儿,要么黏糊糊的沾手,有的轻轻一碰还掉渣。这手感一对比,真假牛肉就一目了然了。
除了学会辨别真假牛肉,我们在购买牛肉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不要贪便宜,毕竟一分价钱一分货,如果牛肉的价格远低于市场价,那可就要小心了,这很可能就是假牛肉。
人家商家又不是慈善家,怎么会亏本卖牛肉呢?其次,要选择正规的购买渠道。
尽量去信誉好的大型商超或者品牌专卖店,这些地方的供应链管理比较严格,买到假牛肉的概率相对较低。
最后买包装好的牛肉时,一定要看看标签,正经牌子都会把成分、产地、生产日期以及检疫证明等信息写得清清楚楚。
要是散装的牛肉,那你就得更仔细地看看商家靠不靠谱了。
食品安全可不是小事,它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健康,这假牛肉的事儿,让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
以后买牛肉的时候,可别再被那些造假的人给骗了,如果你发现有人卖假牛肉,一定要保存好证据,赶紧举报让这些黑心商家无处遁形。
结语
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管,对这些食品造假行为施以最严厉的惩罚,让我们能够放心地吃牛肉,不再为食品安全问题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