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澳大利亚铁矿石危机:中国暂停美元订单,人民币结算成新规

时间:2025-10-08 13:39:49 来源:时尚的弄潮 作者:时尚的弄潮

近日,国际资源市场被一则重磅消息震动:中国正式对澳大利亚铁矿石巨头必和必拓(BHP)实施“断供”措施,暂停所有以美元计价的铁矿石采购订单,包括已装船和在途货轮。这一决定标志着中澳铁矿石贸易规则的重大转变。

消息传出后,澳大利亚政商两界反应强烈。总理阿尔巴尼斯在视察酒庄时得知此事后,沉默良久后表示:“中国的决定令人失望。”而必和必拓股价当日暴跌6%,市值蒸发85亿美元,市场恐慌情绪蔓延。



必和必拓的“霸王条款”:高价与汇率陷阱

此次冲突的导火索是必和必拓的“离谱操作”。当前全球铁矿石现货价已跌至每吨80美元左右,但必和必拓却强制要求中国钢企签订年度长协价,每吨高达109.5美元,溢价近15%。若按此价格执行,中国每年将多支付超200亿美元。

更令人不满的是结算方式。必和必拓虽表面开通人民币结算通道,却暗中加收0.8%的“汇率点”,变相拒绝人民币。这种“端碗吃饭,砸锅骂娘”的行为,早已引发中国行业不满。

回顾历史,必和必拓的霸权行径由来已久。2008年,其联合其他矿企对中国钢企强行涨价96.5%,甚至通过商业间谍窃取谈判底牌,导致中国在六年里多付7000亿元。去年上半年,中国数千家钢企利润总额不足500亿元,而必和必拓净利润却高达102亿美元,利润差距悬殊。



中国的底气:集中采购与多元布局

中国此次果断出手,源于多重战略布局。首先,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的成立整合了国内钢企,形成统一采购的“超级甲方”,年进口量达十亿吨级,彻底扭转了被动局面。过去,澳洲矿企利用中国内部竞争“分而治之”,如今这一策略已失效。

其次,中国积极拓展铁矿石来源。巴西淡水河谷接受人民币结算,对华供应量占比达28%,每吨成本更低;非洲几内亚西芒杜铁矿储量超50亿吨,品位高达66%,已投产运营;俄罗斯铁矿石每吨成本比澳洲低15美元。通过这些布局,澳洲铁矿石占中国进口量的比例从62%降至51%。



人民币结算:打破美元霸权的关键一步

中国此次开出的条件明确:继续合作需用人民币结算,并按市场价定价。这一要求并非商量,而是规则重塑。铁矿石作为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大宗商品之一,人民币结算可帮助企业规避美元汇率风险。例如,宝钢与力拓的区块链人民币结算,上午付款下午到账,几乎零手续费,相比美元结算优势显著。

西方经济学家担忧,若人民币结算在大宗商品领域推广,美元份额将受挤压,对美国经济构成冲击。而对中国而言,这仅是开始。通过“买方联盟+多元供应+本币结算”的组合拳,中国正从规则接受者转向制定者。



澳大利亚的困境:无替代市场的“资源霸主”

面对中国的反击,澳大利亚试图寻找“备胎”,但现实残酷。印度需求量仅为中国的十分之一,且更倾向采购巴西矿;日韩钢铁规模太小,无法消化澳洲产能;欧美自身去工业化,无力承接。澳洲85%的铁矿石出口依赖中国,政府内部报告承认,若中国采购量减少10%,澳洲GDP将下降1.2%。

阿尔巴尼斯虽嘴上表示“失望”,但很快改口强调“铁矿石贸易对两国都很重要”。这反映出澳洲的无奈:除中国外,全球无任何国家能消化其巨大产能。



规则之争:中国重新定义游戏

这场博弈表面是价格之争,实质是规则与话语权之争。大连商品交易所铁矿石期货交易量已是新加坡市场的23倍,价格与现货关联度超0.9,连淡水河谷都开始参考中国期货价格签合同。定价权正从澳大利亚手中向中国转移。

澳大利亚的错觉在于,认为手握优质矿产就能永远拿捏中国。但今非昔比,中国拥有集中采购的合力、多元化的货源、人民币结算的金融工具,更有打破旧秩序的决心。若澳洲继续端着“资源霸主”的架子,只会将市场拱手让给巴西、几内亚等合作伙伴。

国际政治的规则简单明了:给你面子时要接得住,不接就只能用实力说话。这一次,中国用行动宣告:资源贸易的旧时代,该翻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