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国庆黄金周:中国酒店业面临严峻挑战

时间:2025-10-08 22:20:48 来源:次元君情感 作者:次元君情感



2025年的国庆黄金周,对多数行业而言是消费旺季,但对中国酒店业而言,却可能成为一场难以承受的考验。尽管旅游市场整体数据预计再创新高,出游人次和总收入持续攀升,但人均消费的回落趋势,正让酒店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国庆假期虽未结束,但旅游市场的整体趋势已初见端倪。在出游人次和旅游总收入上,国庆档有望延续今年以来的火爆态势,刷新历史记录。然而,人均消费的下降却成为酒店业难以忽视的隐忧。这一趋势,在节后数据公布时或将得到进一步验证。

对于酒店业而言,国庆假期虽能带来短暂的客流高峰,但这种繁荣景象却难以掩盖全行业面临的寒冬危机。客房收入作为酒店总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比高达60%-70%,因此每房收入数据(RevPAR)成为衡量行业兴衰的关键指标。

数据显示,2024年行业平均每房收入为118元,同比下降9.7%。今年一季度,尽管多个假日档期的出游人数和消费总量创下新高,但行业每房收入仍出现5%的同比降幅。这一数据的持续走低,直接导致了酒店营收的断崖式下降。据迈点研究院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上市酒店集团中超过半数出现营收下滑。



暑期旺季的到来,并未能缓解酒店业的困境。暑期第一周后,行业每房收入与入住率开始大面积下滑,原本应持续两个月的旺季在短短一周内便告结束。有从业者感叹,今年的暑假是疫后三年来生意最差的一年。

在旅游数据屡创新高的背景下,酒店业的生意为何反而每况愈下?答案在于,中国酒店业的营收并不完全依赖旅游市场。旅游消费的集中性导致游客住宿需求仅在节假日前后释放,而全年仅13天的法定节假日,对全年营业的酒店而言,这些订单更多是“外快”,而非营收支柱。

此外,近两年尽管每个档期的出游人数和总消费都在刷新记录,但人均消费却不及疫情前的2019年水平。消费降级趋势让旅游生意给酒店带来的营收越来越少。



对酒店业而言,商务差旅需求才是营收的关键。然而,受经济形势影响,各大企业纷纷执行降本增效举措,商务差旅的出行频率和标准均大幅下降。不少单位将出差标准从五星酒店和行政套房降至标间大床房。阿里等企业更是出台严格差旅令,限制员工出差频率和标准。

以北京为例,作为商务差旅需求较高的城市,其住宿业经营状况也令人堪忧。据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1-6月份,1613家住宿业单位加在一起的经营利润仅有5900万,同比爆降92%。



除了需求的波动,行业供给端的竞争和价格内卷也进一步加剧了酒店业的经营困境。2022年,受特殊时期影响,全国酒店客房数骤降。出行限制放开后,报复性出游和消费让酒店单房价格飙涨。然而,这种疯狂的行情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酒店赛道。

短短三年间,全国酒店客房数由2021年的1347万套增长至2024年的1764万套,平均每年新增139万套客房。若将民宿等住宿业考虑进来,2024年底全国客房总规模已达1927万套,较三年前增长超过50%。



以北京为例,即使是如家、宜尚等均价在100-200元区间的快捷酒店,在非节假日期间也曾涨至800元/晚。然而,随着房源供给的爆发性增长,酒店为了将房源卖出去,不得不走入价格内卷的旋涡。

这种困境在短期内难以解决。由于投资和建设的滞后性,即使酒店行业已经走入供给过剩、价格内卷的漩涡,但仍有新的酒店在不断开业。截至2025年二季度,我国在建及规划的酒店项目总数仍然高达3733个。整个2025年,我国的酒店业客房数预计将突破1800万套,刷新历史记录。

同时,民宿业的快速增长也在进一步分润酒店业在旅游板块的生意。中国酒店业在国庆假期后,或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