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则关于孙继海旗下嗨球少年青训机构与学员张卓毅的纠纷再次成为舆论焦点。据《体坛周报》知名记者王勤伯在社交媒体上的点评,这起事件不仅暴露了青训合同中的潜在问题,更引发了公众对中国青少年足球权益保障的深刻反思。
今年5月,张卓毅的母亲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发文,控诉孙继海及嗨球少年青训机构。她表示,儿子在嗨球少年接受青训仅1年,因个人发展原因希望提前解约,却遭到机构索要18万元违约金的回应。双方多次沟通无果后,张卓毅的父母最终向中国足协提起仲裁申请。
然而,事件并未就此平息。8月底,嗨球少年青训机构反将张卓毅一家告上法庭,索赔金额高达266万元,理由是对方违约导致机构损失。这一举动迅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中国足协也因此中止了原有的仲裁程序。对于嗨球少年提出的巨额索赔,外界反应不一,有人支持机构维护自身权益,也有人质疑合同条款的合理性。
在这场争议中,王勤伯成为了明确反对嗨球少年索赔行为的一方。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嗨球少年的合同存在严重问题,甚至将培训协议比作“包身契”。“中国足协的操作举世罕见,主动制定规则配合青训机构签幼童包身契,将培训协议签订年龄从国际通行的12岁下调到8岁,一签签到18岁。谁签了就是进了缅北园区,这样的管理水平,我看不到中国足球任何希望。”王勤伯在社交媒体上写道。
对于张卓毅的遭遇,王勤伯深感遗憾。他表示:“中国足球少年的家长太苦了。就这练了一年被索赔266万,全世界仅仅中国一家。我再说一遍,中国足球不缺少热心人,也不缺少资源,缺少的是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缺少的是一个负责任的足协。”
王勤伯还指出,许多网友在未了解真实情况的情况下,就对张卓毅一家进行指责。“比较令人悲哀的是,仍然是大批网民指责球员家长想白嫖,猜测有别的俱乐部想‘摘桃子’。和很多的此类案例一样,网民把自己的猜测当作事实,对当事人大加指责。”他强调,这种盲目指责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加剧矛盾。
在王勤伯看来,中国青少年的踢球权利没有得到有效保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对于一个12岁小孩,中国足协竟然没有想到,首先需要确保小孩能够正常训练和踢球,这是他的权利!张卓毅在争议未解决之前,无法在校园之外任何地方踢球!我在这里说一句狠话: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这个话题成为主题之前,中国足球永远歇菜。”王勤伯的这番话,无疑给中国足球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