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夸张地说,这一次,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实力,怕是十年内都难以被撼动!8月,特朗普还曾威胁中方,若中国不提供稀土磁铁,美国将征收高达200%的关税。然而,如今中方的举措却直接断了美国试图通过第三方获取稀土技术的念想。
准确来说,面对中国稀土,特朗普的反应颇为复杂。道理很简单,美国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程度极深。从2020至2023年间,美国70%的稀土化合物及金属进口均来自中国。更为关键的是,美国目前尚无法分离重稀土,而重稀土正是国防工业的“命脉”。
从F-35战机到“战斧”导弹,从电动汽车到医疗设备,美国的高科技和军工产业都离不开中国稀土。
每架F-35战斗机含有约900磅稀土材料,某些型号的核潜艇所需稀土材料更是超过9200磅。美国并非没有尝试寻找替代方案,但收效甚微。美国唯一的稀土矿芒廷帕斯矿不具备分离重稀土的能力,仍需将矿石运往中国进行加工。
尽管美国国防部已投入巨资建设稀土加工设施,但这些设施最早要到2027年才能实现量产,且产能远低于中国。
更不必说9月给美国带来稀土新希望的巴基斯坦。美巴关系的突然热络,堪称2025年南亚地缘政治最戏剧性的转折之一。2025年9月底,巴基斯坦向美国发送了首批稀土样品,包括2吨含有钕和锑的稀土。这批样品虽数量不大,但战略意义显著。
美巴关系迅速升温。9月25日,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和军方高层飞赴华盛顿,在白宫与特朗普见面并完成正式签署。
根据双方协议,美国战略金属公司将获得巴基斯坦矿产的优先勘探权,这是一条控制巴基斯坦稀土资源的捷径。虽然巴基斯坦此时向美国抛出橄榄枝,一为钱二为债,但无一例外地,巴基斯坦的稀土出口难以在短期内改变全球稀土格局。即使巴方把原矿卖给美国,最后还得找中国加工,美国依旧面临被卡的境地。
所以美国试图找到巴基斯坦当“代工厂”也终究是有些妄想。
更不必说,如今中方再度发布两项稀土新规!商务部10月9日的动作,令外界倒吸一口凉气,被业界视为迄今为止最精准的反制措施。
境内62号文件全面封锁稀土技术出口,涵盖从开采、冶炼分离、金属冶炼到磁材制造和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技术。
境外61号文件则瞄准了他国与中国的稀土合作,明确规定未经中国同意,不得将与中国有关的稀土产品转售第三方,尤其是军事用户。
不夸张地说,如今中方下达的双重封锁直接瞄准了美国试图通过第三方获取稀土技术的漏洞,甚至彻底断了美国的念想。
要知道在稀土博弈里,中方本就手握产业链、定价权、技术创新、绿色转型“四张王牌”。
特别是全球约90%的稀土精炼产能集中在中国,形成了从矿山开采到高端制造的完整链条。
中国的稀土产业不仅在资源禀赋上占优,更在技术、管理、环保等维度实现了全面升级。
2025年上半年,中国稀土合金新材料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46%,绿色矿山试点覆盖率已达80%,全流程智能化管控初步完成。
如今加强对稀土的管控,自然是令渴望稀土的特朗普“雪上加霜”,而毫无例外地,美国即使想要大搞重构战略,但在短期内也难以撼动中国的优势。毕竟重建完整稀土产业链至少需要5至10年时间和数百亿美元投入,而美国稀土矿山的平均开采成本是中国的1.42倍。
即使美国从巴基斯坦运出的两吨稀土样品或许能缓解美国军工的燃眉之急,但无法改变全球稀土产业的基本格局,因为中国仍牢牢握着那张稀土王牌。
很显然,全球稀土市场的天平依然向中国倾斜,甚至中国稀土新政正引发全球产业链的重塑。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国已占据先机。且不夸张地讲,中国稀土的王牌地位,至少十年内恐怕都难以被撼动,而美国没有王牌可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