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英博足球俱乐部在近期成功保级,这一成就的背后,足球城球迷的鼎力支持功不可没。球迷们的热情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每场比赛都有高达6万名球迷到场,他们摇旗呐喊,为球队注入了不竭的动力,成为“主场龙”现象的主要推动力;二是票房收入远超预期,保守估计将达到4500万,为投资人节省了高达2000万的真金白银。此外,俱乐部还通过中超分红、国企入股、ZF补助、自主招商以及周边产品销售等多种渠道获得了可观的收入,资金问题已不再是困扰。
大连英博的成功模式也为其他中国足球俱乐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然而,并非所有俱乐部都能复制大连的成功,尤其是在球票收入方面。除了大连,国安、成都、上海等地的球市也表现不俗,但绝大多数俱乐部仍难以望其项背。大连人对足球的狂热,让其他城市只能望而兴叹。
既然大连英博已经“不差钱”,那么冬窗期间的外援调整就显得尤为重要。俱乐部拥有如此狂热的球迷基础,无疑是非常幸运和幸福的。然而,作为明年的中超二年级生,想要打破“二年级魔咒”,外援的调整将是关键所在。平心而论,大连英博冬窗能换几个外援,主要取决于俱乐部投资人明年的资金投入意愿。
赛季初,英博外援中最后一个到位的阿利米曾让大连球迷充满期待。然而,这位“北马其顿国脚”在中超的表现却并未达到预期,开始有人称其为“球盲过滤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声音逐渐减弱。在中超赛场上,只有适合与否,没有凡尔赛的余地。卡拉斯科、盖坦、穆谢奎等外援就曾证明过自己的价值,而哈姆西克等名气再大的球员,也可能成为“水货”。
佩尼亚在保级队中表现尚可,但如果英博明年想要实现战术升级,他的留队与否就存在疑问。毕竟,他只是租借球员。在本轮对阵深圳新鹏城的比赛中,佩尼亚急于进球,几次单干却未能成功传球,想要终结比赛却与进球无缘。他并非终结者,与其勉强射门,不如做好组织工作,为小朱、刘主任等队友输送更多炮弹。
盖坦离开大连队后,无论是大连人还是大连英博,都未能再找到真正的核心。虽然佩尼亚与“既当爹又当妈”的“天王盖地坦”无法相提并论,但球队需要的是他在中场组织、梳理的感觉,而不是急于射门却忽视传球。盖坦在整个2018赛季只打进了两个联赛进球,但懂球的人都知道,“天王”的价值与数据无关。
【您若喜欢“刀锋体育”的文字,请果断关注,了解中国足球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