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制为何突然加码?日媒戳破关键:美国算错了这步棋。国庆假期结束后的第一天,中国便以一套力度空前的反制“组合拳”回应国际博弈,涉及稀土全链条管制、锂电池出口限制、美国船舶特别港务费及科技领域实体清单更新。这一系列动作迅速且精准,直指美国科技与军工产业链的核心环节。
外界普遍关注,向来以稳健著称的中国为何此次选择“动真格”?日本媒体的分析直指要害:美国在9月底推出的“实体清单”穿透性规则彻底触碰了中方底线。该规则规定,只要被列入清单的企业持股超50%,其子公司也将被追加制裁。这一举措直接影响中国数千家企业的出口,相当于给中国外贸套上了“紧箍咒”。
此次反制范围之广、力度之深,几乎覆盖了中美博弈的所有关键领域。在稀土方面,中国不仅将境外实体的出口纳入许可管理,还封锁了从开采、冶炼到回收的核心技术,五种中重稀土及相关设备更是直接限制出口。此外,锂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被纳入管制范围,美国船舶需缴纳特别港务费,反无人机实体清单同步更新,每一项措施都直击要害。
稀土作为战略资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智能手机芯片、电动汽车电池、战斗机发动机均依赖稀土磁铁,而中国掌控全球近70%的稀土产量。此次管制收紧,直接捏住了美国高端制造的“命门”。美媒此前已曝光,即便通过泰国、墨西哥转口采购,美国仍难以规避供应链断裂的风险。以锑为例,美国72%的需求依赖中国供应。
美国在制定规则时,显然低估了中国的反制决心。他们笃定中国会选择“忍一忍”,却未料到国庆假期期间,中国相关部门加班加点敲定反制方案,并在收假当天果断出手。这种“出其不意”的策略,正是为了打乱美国的节奏。
特朗普政府的反应更是暴露了其心虚。一开始,特朗普气急败坏地放话要对所有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甚至威胁禁售关键软件、拒绝与中方会面。然而,这种情绪化的表态并未持续多久,很快便改口收回。这一波“反转”恰恰证明,中国的反制精准戳中了美国的痛处。
此次反制并非简单的“为APEC峰会拿筹码”,而是对美国一再突破底线、将贸易问题政治化、滥用出口管制搞单边制裁的明确回应。那些试图通过转口贸易钻空子、借道台湾将稀土流入美国军工体系的操作,也到了该收场的时候。
中国的强硬反制传递了一个清晰信号:谈,我们欢迎,但必须拿出诚意;打,我们奉陪到底,绝不允许任何国家靠误判占便宜。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