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俄罗斯极端分子针对中国人暴力事件:中俄关系民间层面的隐忧

时间:2025-10-13 11:24:50 来源:墨兰史书 作者:墨兰史书

2025年3月,人权观察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引发国际关注。报告指出,自莫斯科Crocus City Hall恐袭事件后,俄罗斯境内针对中亚劳工的骚扰与暴力行为显著增多,其中部分极端分子将矛头直指中国公民。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根源与社会矛盾?

极端民族主义的土壤:从苏联解体到光头党崛起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崩溃,1美元可兑换6800卢布,社会陷入混乱。失业、失学的年轻人成为极端思想的主要受众。1992年,莫斯科街头首次出现自称“皮肤头党”或“光头党”的团体,他们剃光头、穿军靴、举纳粹旗帜,以足球场为据点,逐步将暴力扩散至地铁、公园等公共场所。

到1994年,该组织成员已从最初的几十人扩展至200人。1995年后,他们开始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发行地下刊物,宣扬“斯拉夫人至上”思想。1998年莫斯科警方数据显示,60%的亚裔居民曾遭受其袭击,海参崴、莫斯科等地相继发生针对越南商贩和中国商人的暴力冲突。

暴力升级:从街头袭击到恐怖活动

2002年,莫斯科光头党人数激增至5000至7000人,他们分成小队在地铁设伏,专挑中国、越南、中亚面孔下手。2002年,圣彼得堡一名越南学生被刺死,同年莫斯科地铁内一名中国留学生遭围殴致死,引发中国留学生群体恐慌。

2006年8月,莫斯科切尔基佐夫市场爆炸案造成14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名中国人,犯罪团伙“救世主组织”被指为幕后策划者。2009年,暴力事件达到顶峰,中国商人商铺被砸、人员被围殴事件频发。莫斯科人权局报告显示,113名移民在种族攻击中丧生,340人受伤,其中多数为华人、越南人等东亚面孔。

纳粹符号的滥用:历史伤痕上的新疤痕

令人震惊的是,这些极端分子公然高呼“希特勒万岁”,佩戴纳粹臂章、纹纳粹图案。在一个为打败法西斯付出2800万人生命的国家,这种现象本应绝迹。然而,他们仅将纳粹符号视为聚集和发泄的工具,完全无视历史教训。

2010年后,普京政府强化打击,安全部门抓捕极端分子,解散非法组织。到2014年,90%的光头党组织被取缔,街头暴力事件明显减少。但这些人并未消失,而是转入地下,通过健身房、足球看台或网络串联继续活动,甚至以志愿兵身份加入俄乌战场。

俄乌战争下的复苏:仇恨情绪的再燃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社会承压,卢布贬值、物价上涨、能源出口受限,民众生活艰难。仇恨情绪重新高涨,光头党趁势复苏。2024年12月,雅各宾杂志披露,一些极端分子利用战争掩护,在网络上传播暴力视频,粉丝数以十万计。2025年2月,外国政策研究所指出,中亚移民在拘留中心遭不公对待,暴力案件增加,中国人也难以置身事外。

中国游客和留学生主要集中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但这些城市正是光头党出没最频繁的区域。他们的目标不仅限于外国人,连与中国人结婚的俄罗斯女性也成了攻击对象,某些极端分子认为这“玷污了俄罗斯血统”。

中俄关系的隐忧:民间交流的安全底线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多次发布安全提醒,建议中国人减少夜间出行,避免前往聚集区域,特别是在大型球赛、节假日、酒精密集的场所更要提高警惕。一旦遭遇骚扰,应优先撤离,保留证据,再报警处理。

从1992年到2025年,光头党的暴力活动已跨越三十多年。虽然高峰期人数约10万人,如今已大幅减少,但他们通过网络继续影响年轻人,煽动仇恨,依旧构成潜在威胁。这些极端分子不关心中俄贸易额是否创新高,也不在乎两国是否互免签证,他们只关心自己的生存问题。当生活无望时,有人告诉他们“是外地人抢了你的工作”,于是他们选择了最简单的方式——打人、砸店、喊口号。

表面上看,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贸易额不断增长,政治立场高度一致。但在民间层面,如果极端分子继续横行,街头的暴力迟迟不能根除,再美好的外交词汇也可能在一次地铁袭击中变得苍白无力。中俄友谊需要政治共识,也需要街头的安全感作支撑。只有当一个普通中国人能安心走在莫斯科的街头,不再担心被人盯上,中俄关系才能真正称得上“全面友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