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的阿拉斯加,成为国际政治的焦点。特朗普与普京在此面对面,就停火事宜展开谈判。普京回国后对外宣称已达成协议,而特朗普随后在杂志采访中承认,此前关于一天内结束战争的说法不过是玩笑,但他确实在积极推进谈判进程。这一表态引发了基辅方面的不满,泽连斯基公开抱怨,认为美国此举有弃友之嫌。
“如果他真能做到不让基辅割地就停火 我会亲自提名他拿诺奖”
这句话出自希拉里之口,同样在八月引发了广泛关注。她表示这是她的梦想,但能否实现还要看特朗普的具体行动。话音刚落,全网便一片哗然。看似希拉里有所松口,实则她将条件设定得极为严格。
终局先至,乌克兰局势生变
特朗普上任后的大半年里,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政策发生了显著变化。援助规模从过去的每月数十亿美元大幅缩减,仅维持基本盘。与此同时,俄罗斯在东部战线的推进速度加快,乌军面临巨大压力。尽管没有美国带头,欧洲国家如德国、法国仍选择加码援助,但乌军的困境并未得到根本缓解。

倒带回去,希拉里早有预警
这一系列变化并非凭空而来。早在2023年5月,希拉里在伦敦的金融时报活动上就曾警告,如果特朗普赢得大选,美国民主和乌克兰都将面临严重危机。她还指出,特朗普可能带领美国退出北约。有人认为这是希拉里输不起的表现,仍在发泄情绪。然而,在更早的采访中,她多次提醒,特朗普迷恋权力,钟爱强人作风,与普京的关系令人不安。2022年,她甚至判断,如果特朗普连任,早就将美国从北约拽出,普京在乌克兰的行动将更加顺利。

制度的裂缝,美国民主面临挑战
特朗普上台后,其行事风格备受争议。他公开将媒体骂成人民的敌人,推动对2020年选举的调查。在任命官员时,他更看重忠心而非履历。国会共和党也出现分裂,铁杆派占据上风,向各州推行更严格的投票规则。此外,他还喊话要清理所谓深层政府,对不听话者进行清理。

钱包与票仓的博弈,经济政策引发争议
在经济政策方面,特朗普继续加征关税,不仅针对中国,也波及欧洲。短期来看,股市上涨,失业率保持低位,边境管控更加严格。然而,中产阶层却感受到日常开销的增加,通胀问题如同钉子扎脚般难以忍受。支持者认为这是硬气的表现,而批评者则指出这是以长期利益换取短期利益。
“短期的涨势遮不住长期的隐忧”
盟友关系生变,美国可靠性受质疑
特朗普的政策也引发了盟友的不满。日本、韩国忙着加强自家防务,欧洲则讨论独立核威慑,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加紧军备。尽管美国没有退出北约,但其可靠性已经大打折扣。会议仍在召开,但承诺却在不断缩水。

战争不等人,乌克兰局势持续紧张
随着美国对乌援助的减少,俄军推进速度加快,乌军负担骤增。尽管德国、法国试图补上缺口,但力不从心的感觉难以掩盖。泽连斯基的喊话刺耳,他指责美国在丢下盟友。阿拉斯加的谈判成为一线希望,但也像一根悬绳。普京并非会轻易让步的人,所谓的大交易还悬而未决。
特朗普承认一天停战是玩笑,但他确实在推动谈判。同时,他也放出另一手,如果谈不拢,可能给乌克兰提供更重的武器。对基辅来说,最怕的是被迫在地图上让步。对欧洲来说,最怕的是乌克兰崩线后,压力撞上北约边界。

希拉里的底线,民主与领土不可兼得
希拉里这些年见过太多政策反复。伊朗核协议被废、巴黎协定被退,她都经历过。她2023年的警告,现在被现实部分印证。美国没有退出北约,但在关键议题上开始松手。民主的框架还在,但内部的钉子却拔了一排。她表示愿意认可特朗普的成功,但强调必须是在不出卖乌克兰领土的前提下。这不是变脸,而是把结果压在底线之上。
“选票给了他权力 不是给他拆制度的许可证”
和平的代价,割地换来的和平不稳固
很多人投票是为了日常生活能喘口气,但国际承诺一旦松了,压力会绕回来。乌克兰要是撑不住,下一步就是考验北约。那时候美国不想卷也得卷。和平当然最好,但靠割地换来的和平不稳固。今天压住火苗,明天风一吹又起。
“和平如果靠割地换来 那不叫结束 那叫暂停”
欧洲战略自主,美国领导力打折
欧洲的变化可能不可逆。战略自主的讨论已经上路,不是嘴上说说。美国的领导力不是一夜没的,而是在慢慢打折。盟友开始准备备胎,这是对过去几年反复横跳的直接反应。

乌克兰战场的消耗,停火与领土的博弈
乌克兰的战场也在发生变化。前线吃紧,后方也在消耗。欧洲的援助在撑,美国的援助在拖。特朗普如果把停火拉回来而不牺牲领土,他会赢得一次大胜。希拉里说到做到,可能真会去提名。要是谈崩,他会被迫在强硬与撤退中二选一,代价都会很高。

慢性麻木的担忧,国际政治的未来
我更担心的是一种慢性麻木。大家习惯了每周新的冲突,习惯了话往极端说,习惯了把对方当敌人。这样的环境里,任何大交易都难长久。乌克兰问题不是一笔买卖,欧洲安全不是一张清单,美国的制度也不是一次投票就能重塑。
“美国没有退群 却在退场”
未来几个月的变数,阿拉斯加谈判的后续
接下来几个月会见分晓。阿拉斯加的后续安排会告诉我们,那份所谓协议到底有没有内容。俄方愿不愿意退,乌方能不能守,欧洲扛不扛得住,美国愿不愿意再出手。这些变量绑在一起,谁也跑不掉。特朗普如果选择强硬,通胀和盟友关系会再受一轮冲击。如果选择妥协,他的基本盘会炸锅。希拉里的那句诺奖提名,就成了悬在半空的一张支票。
牌已经打出去了。现在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