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期间,全国旅游市场出现了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出行人数创历史新高,但景区、酒店、民宿、旅行社的经营状况却普遍惨淡。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年轻人消费观念的集体觉醒——他们不再愿意为高溢价买单,而是用脚投票,倒逼旅游行业改革。
这届年轻人嘴上喊着要“诗与远方”,行动上却精打细算到极致。一句“超过20块的景点都是资本陷阱”火遍全网,直接戳中了旅游市场的痛点。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旅游可以穷游,但绝不做“冤大头”。

以青海茶卡盐湖为例,这个曾经的“顶流”景区,巅峰时期人挤人到上厕所都要排队,如今人均消费却不到一根烤肠的钱。年轻人主打“白嫖”式旅游:门票钱可以花,但进了景区就是一顿狂拍,拍完立刻走人,绝不消费其他项目。
更极端的例子是,面对景区酒店单间动辄上千元的定价,年轻人直接自带帐篷露营,拒绝为高房价买单。景区饭店三菜一汤899元?他们自带自热米饭,成本只要十来块钱。甚至有人逛免费博物馆时,还自带泡面当午饭,真正做到了“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一位旅行博主的攻略更绝:“节假日酒店涨价3-10倍,不如去正规洗浴中心过夜,200多块钱就能睡得很舒服;如果是自驾游,直接睡车里,一周能省一大笔钱。”这种“反套路”的旅行方式,正在年轻人中迅速流行。
景区老板们对此一脸懵:为什么年轻人突然变得这么精明?答案其实很简单——景区自己“作”的。

首先,宰客现象太严重。平时98元的酒店单间,国庆直接涨到1000多元;外面5元的烤肠,景区卖15元;2元的矿泉水,景区卖10元。臭豆腐、酸辣粉等小吃,价格更是比外面贵3-5倍。很多景区流传着“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的说法,十一8天的收入,顶得上打工人一年的工资。
这种畸形宰客模式,已经到了连国家机关都看不下去的地步。多地市场监管局全力介入,大力整顿恶性涨价事件,但效果有限。因为对很多景区来说,节假日就是“割韭菜”的黄金期,错过就要等一年。
其次,套路多到离谱。表面看门票只要60元,但从景区门口到真正的景点,可能有好几公里。不想走?坐观光车要20元/人。到了景区里,有些地方还得乘船游览,船票70元/人。更绝的是,很多景区故意把售票点安排在距离景区几公里外的地方,逼游客“来都来了”,只能忍痛买票。

一位游客的吐槽微博火了:他去某知名景点旅游,爬了半个小时才看到售票点,一看门票太贵想打退堂鼓,但一想到自己已经爬了半个小时,只能咬牙买票。结果进了景区又爬了半个小时,还是没看到风景,最后又花了80元坐缆车才到达目的地。这种“连环套”,让游客苦不堪言。
更离谱的是,好不容易到了网红打卡点,发现拍照的地方人挤人;刚买的雪糕,走了三米就被别人咬掉两口;想拍照得等半个小时以上,而且因为人太多,出片效果大打折扣。下山时,看着1个多小时的路程,又得花80-100元坐缆车。总之,只要进了景区,各种套路就安排得明明白白,就差直接从游客口袋里抢钱了。
如果景区真的有特色,游客或许还能接受高消费。但现实是,全国景区同质化严重到令人发指。各种古镇相似度高达99%,不管你是哪里人,去了人造古镇,吹的都是“想你的风”,吃的都是烤肠、臭豆腐,卖的都是义乌小商品。

你花了几千块钱,跑了一千多公里,从北方跑到南方,结果看到的却是一样的“人文风情”,吃到的是一样的长沙臭豆腐。年轻人只是年轻,并不是头脑不清醒。这样搞,最后的结局就是被集体抛弃。
数据显示,这两年全国大量人造古镇倒闭,甚至有好几个4A、5A级景点都被迫关门。曾经的古镇景点有多火?巅峰时期,全国古镇风格景区的投资金额总计高达2万亿元左右,扩张速度比房地产和高铁还要猛。全国300多个县级市,竟然搞出了2800多个古镇项目。
但全国真正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名镇不过312个,也就是说,有2500多个所谓的“古镇”,都是凭空造出来的。它们所谓的“文化底蕴”、“历史景点”,全都是后天编造的,一切只为找个借口把你吸引过去,好好宰你一笔。

为什么全国古镇同质化那么严重?因为大家都是一个模子建出来的,搞不好设计师都来自同一个团队。有媒体指出,全国大量的古镇景点,本质上并不是旅游项目,而是把旅游当成了“借壳搞基建”的渠道。它们披着文旅的壳,用财政的钱,干地产的活,收资产的账,背后的考量远超普通人的认知。
所以很多古镇真正的价值在于“建起来”就行,至于后续盈不盈利,当地某些人并不在意。这就是很多古镇亏损倒闭的真正原因。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湖南张家界的大庸古城,4年累计亏损超10亿元,日均游客不到20人。如此离谱的数据,只能说明这个古城在建的时候,压根就没考虑过后续的经营问题,只是为了解决当时的资金周转和人员安置问题。

清一色的青石板、打卡墙和玻璃栈道,再加上一些劣质的人工景点、编造的景区故事,还有全国统一味道的小吃,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就导致这些景点毫无新意。本地人压根不去,他们都清楚,这些东西就是为了宰外地人的。
以前,这种事情还不会传得人人皆知。可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只要有一个博主曝光了景区的真相,就会引起年轻人的集体觉醒。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对“资本收割”这件事十分敏感:你套路他们,他们就会直接抛弃你。
他们会选择用自驾游的方式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累了睡车里,饿了吃自热米饭,渴了喝20块钱一箱的矿泉水。再加上十一期间全国高速免费,所以他们的出行成本实际上没多少钱。这就是为什么全国出行人数不断暴涨,但人均消费却没有增长的真正原因。

因为这届年轻人实在太清醒,活得太通透了。以前的那些套路,在他们身上已经彻底不好使了。旅游市场要想重新吸引年轻人,必须回归“性价比”和“差异化”的本质,否则,被抛弃的结局只会越来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