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正威集团6000亿神话破灭:比恒大更震撼的企业崩塌

时间:2025-10-14 23:47:19 来源:跳跳历史 作者:跳跳历史



王文银

前言

曾被冠以'世界铜王'美誉、年营收突破6000亿元的正威国际集团,如今正经历着比恒大更剧烈的崩塌。这家用二十余年时间跻身世界500强的企业,其创始人王文银从安徽农村走出的励志故事,最终演变为限高令、股权冻结与失信名单的黑色寓言。

正威集团总部

正威集团总部大楼

寒门贵子的资本赌局

1968年生于安徽潜山的王文银,凭借南京大学化工专业背景和上海石化系统的国企经历,在1993年南下深圳。从灯泡厂工人到线缆厂仓库管理员,这个寒门青年用三年时间完成原始积累,1995年创立的深圳携威电线制品厂,三年内便跻身深圳同业前三。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成为其首个赌局。王文银逆势贷款收购废旧设备,待市场回暖后产能暴增300%。2003年非典期间,他再次押注安徽铜陵,投资28亿元建设铜精深加工园区,同步收购上万吨铜矿储备。这种'危机抄底'模式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达到巅峰,正威集团通过并购32座海内外矿山,宣称掌控千万吨级铜资源。

王文银早期工作场景

王文银在车间检查生产

规模幻象下的资金黑洞

正威集团的崩塌早有预兆。尽管营收规模突破6000亿元,但其净利率长期维持在1.2%-1.8%的低位。这种'大而不强'的特质,在其特有的'铜质押-贷款-扩张'模式中暴露无遗:将仓库铜材反复质押给多家银行获取贷款,再用贷款投入新项目。

2015年后,正威启动'百园计划',在全国40余个城市布局产业园,宣称投资总额超2000亿元。但调查显示,多个产业园存在停工烂尾现象:浙江平阳产业园设备闲置率达70%,江西新余项目拖欠工程款超3亿元,河南洛阳园区被法院查封的铜材价值不足账面三分之一。

正威产业园烂尾现场

某地正威产业园烂尾现场

恒大绑定的致命绳索

正威与恒大的深度捆绑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2017年,正威以50亿元战略入股恒大地产,并将深圳总部大楼作价120亿元注入。此后三年间,正威为恒大项目提供价值超200亿元的建材供应,同时通过表外融资渠道输送资金。

随着恒大2021年爆雷,正威立即遭遇反噬:被拖欠的建材款形成超80亿元坏账,联合投资项目损失达45亿元,为恒大担保的融资产生连带责任超30亿元。这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使正威债务危机提前两年爆发。

正威与恒大合作签约仪式

正威与恒大战略合作签约现场

泡沫破裂的多米诺效应

2023年起的司法风暴揭开正威真实面貌:

  • 深圳正威新增执行案件97起,涉案金额112亿元
  • 王文银本人被16次限制高消费,名下房产遭法拍
  • 全国23家子公司股权被冻结,累计冻结金额超80亿元
  • 铜陵铜业科技全员放假,平阳产业园杂草丛生

更致命的是,其宣称的'全球二十多座矿山'存在重大水分。经核查,正威实际控制的权益矿山仅4座,且储量远低于宣称数值。其官网悄然删除的'十万亿矿产估值'宣传语,暴露出这场资源神话的虚构本质。

王文银被限高新闻

王文银被限制高消费新闻截图

高杠杆时代的警示录

正威与恒大的共同陨落,为中国经济转型期提供深刻教训:

  1. 营收规模不等于企业健康度,正威6000亿营收背后是仅1.5%的净利率
  2. 资源型企业的估值泡沫极具破坏性,正威矿产虚增导致信用链断裂
  3. 产业园区过度扩张引发系统性风险,40个产业园实际运营率不足40%

当前,正威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供应商已发起集体诉讼,涉及金额超60亿元。而王文银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时强调的'二次创业',在限高令与执行案件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正威债务危机时间线

正威集团债务危机发展时间线

这场商业地震提醒我们:在经济下行周期,任何忽视现金流安全性的扩张都是高危游戏。当6000亿营收神话破灭时,留下的不仅是数百亿债务黑洞,更是对'规模至上'发展观的深刻反思。

金融监管部门已启动对大宗商品质押融资的专项核查,而如何建立更健康的企业增长范式,将成为后疫情时代的重要课题。正威与恒大的前车之鉴,或许正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必经的阵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