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鲈鱼作为餐桌上的“贵族鱼”,一鱼难求,尤其是给孩子补充营养的首选。然而,如今市场上的鲈鱼却显得有些落寞,水池里养满了鲈鱼,买的人却少了很多。在我家楼下的鱼摊,前些年每次去晚了都买不到鲈鱼,得提前和老板预定。如今,即便是晚上,鲈鱼也依然有大量剩余。这不禁让人疑惑:鲈鱼为何突然失宠,人们为何不再热衷于给孩子吃鲈鱼了呢?

我身边很多同事和朋友,现在给孩子买鱼时,也很少选择鲈鱼了。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隐情呢?昨天下班路过鱼摊,我买了一些对虾和螃蟹,看到水池里的鲈鱼几乎无人问津。我好奇地问老板:“怎么现在鲈鱼卖不动了?”老板笑着说:“买的人确实少了很多,大部分人情愿吃鱼头,也不愿意吃鲈鱼。”当问及原因时,他给出了五个值得参考的理由。

过去,鲈鱼的价格大多在十几块钱一斤,15块钱的时候居多,买上一条基本上也在20块钱之内。而如今,鲈鱼的价格却高得离谱,很多地方甚至已经涨到30多块钱一斤。相比之下,其他鱼类的性价比就显得更高了。而且,鲈鱼的烹饪方式相对单一,只适合清蒸,红烧或煮着吃都会影响口感。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上对鲈鱼的贬低之声不绝于耳。养殖密度高、药物残留、饲料和激素等问题,让消费者在购买时心存忌讳。尤其是看到鱼摊上那些肚子鼓鼓或奇形怪状的鲈鱼时,消费者的抵触情绪就更强烈了。
我记得以前吃鲈鱼时,能感受到很好的鲜香味,肉质也比较细腻,刺也少,深受大家欢迎。然而,现在的鲈鱼肉质却变得松散,腥味也比以前重了不少。这种口感上的差异,大概率是因为养殖时鲈鱼的活动量减少,导致肌肉不紧实,风味物质减少。

当然,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那就是人们的收入减少了。一条鲈鱼的价格,几乎可以买上2斤猪肉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更愿意选择性价比更高的肉类。这往大的说,其实就是人们收入降低了,消费起来更加理性了,即使在饮食上,也会开始精打细算,选择更加有性价比的鱼类。

给孩子吃鱼时,家长们会选择一些没有刺、营养高且容易消化的鱼类。这时,鳕鱼、黄花鱼、带鱼等就成为了首选。这些鱼类的价格相对稳定,烹饪起来也简单,而且受到污染的可能性比较低。比如带鱼本身就是深海鱼,物美价廉,营养还丰富,人们自然更愿意选择。
最后,笔者要提醒大家,不管是选择什么鱼给孩子吃,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的,而且在烹饪的时候,也要注意完全煮熟。其次就是避免用油炸或者是红烧的方式,最简单的办法其实就是清蒸,这样既能保留鱼的营养,又能确保口感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