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中美贸易战升级:中国反制措施出台,特朗普态度耐人寻味

时间:2025-10-17 11:13:21 来源:探源历史 作者:探源历史

谈不拢那就打响反击第一战!

谁都没想到,在中美贸易谈判的关键节点,美国再次使出“阴招”,试图通过经济手段对中国施压。

10月14日,美国直接对中国船舶加征港口费,这一举动明显意图在海上贸易上对中国形成制约。然而,美国尚未得意多久,中国便迅速作出反应,祭出两大反制措施:一方面宣布对美船舶实施“涨价”政策,收取特别港务费;另一方面,正式下达第6号令,对特定企业实施精准制裁。



此前,特朗普曾高调宣称要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但此次却突然改口,表示“愿意谈判”。这一转变引人深思,特朗普的镇定究竟是真实的,还是仅仅为了虚张声势?

美国选择在中美计划中的会晤前夕加征中国船舶港口费,这一时机显得颇为微妙。其目的显然在于通过此举向中国施压,试图在谈判桌上获取更多利益。



然而,美国显然未能预料到,中国此次的反制措施将如此迅速且有力。中国不再被动应对,而是直接亮出了“组合拳”。

交通运输部迅速出台《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对美国籍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且政策发布与实施几乎无缝衔接,彰显了中国反制的迅速与精准。

这一举措背后,蕴含着更深远的战略意义。美国此前一直暗中操作,试图通过收购关键港口、撺掇盟友“供应链去中国化”等手段,切断中国的海上贸易通道。



此次中国收取特别港务费,不仅是对美国不合理收费的反制,更是为了守护自身的贸易通道,确保美国的“封锁计”无法得逞。

紧接着,商务部的第6号令也正式落地,此次目标直指韩企在美设立的子公司。

或许有人会问,为何选择制裁韩企?其实,这家韩企一边协助美国进行技术封锁,一边又试图在中国市场保持地位,典型的“两头通吃”。



中国此次并未直接对韩国政府施压,而是精准打击相关企业,既敲打了协助美国的“第三方”,又未破坏与韩国的整体关系。此举无疑向其他试图从中国获利又对中国不利的企业发出了明确信号。

面对中国的反制措施,特朗普的态度变得颇为耐人寻味。

此前,他曾在公开场合放狠话,声称要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然而,没过多久,他便改口表示“愿意与中国达成公平的贸易协议”,甚至让财长放风称“会晤将如期举行”。

特朗普的“故作镇定”背后,实则隐藏着深深的焦虑。



美国国内目前通胀问题严重,中小企业因关税和供应链问题而面临困境。加之即将到来的关键选战周期,特朗普显然无法承受长期的贸易战。

若中国的反制措施持续下去,美国消费者将面临更高的商品价格,企业也将丢失更多订单,特朗普的支持率势必受到严重影响。



美国洛杉矶,宝洁公司宣布,为弥补特朗普征收关税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公司将提高其在美国销售的四分之一商品价格。

更为关键的是,中国此次的反制措施打破了以往的“惯性”。

以往,美国只要搞点小动作,总觉得中国会“让步”。但此次,中国通过“对等反制+精准打击”的新策略,明确传递了一个信号:想靠讹诈占便宜,门都没有;要合作可以,但必须平等互尊。

这并非一时的“强硬”,而是形成了新的博弈范式:你敢挑衅,我就敢反制,且反制的力度和方式将完全取决于你挑衅的程度。



说到底,特朗普的“镇定”不过是装出来的。美国想靠施压逼中国让步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此次事件也让所有人看清:中国不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在贸易战中,中国有底气、有策略,更有守住自身利益的坚定决心。



未来中美关系如何发展,关键在于美国能否放下霸权思维。若美国仍坚持“谈不拢就打”的策略,那么等待他们的将是更精准的反制;若愿意坐下来平等对话,那么合作的大门才会真正敞开。

毕竟,靠施压换不来尊重,只有平等互利,才能走得长远。

信息来源:海报新闻



信息服务部



东方财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