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加沙停火协议尚未尘埃落定,以色列议会又爆出惊人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耶路撒冷演讲中,公开呼吁赦免正面临腐败审判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这场发生在2025年10月的政治风波,让本就因两年战乱而动荡不安的以色列政坛彻底陷入“一夜变天”的混乱。而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其在中东深耕多年的利益版图也受到了波及。这场看似局限于以色列国内的司法与政治博弈,为何会牵扯到中国的中东战略?答案隐藏在政坛动荡与利益交织的复杂脉络之中。
在特朗普的干预下,四个国家联手担保,加沙冲突似乎即将迎来大结局。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并未如预期般顺利。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深陷腐败丑闻,如今即将走上法庭,下一步甚至可能面临牢狱之灾。即便特朗普出面求情,恐怕也难以改变司法审判的结果。
内塔尼亚胡的腐败案并非新鲜事。早在2019年,他就被起诉,指控可追溯至2015年。目前,他面临受贿、欺诈和背信弃义三项核心指控。其中,收受商人赠送的雪茄、珠宝、香槟等奢侈品礼物,在以色列司法体系中构成了明确的贿赂嫌疑。
2025年10月,特朗普在以色列议会演讲时,专门提到内塔尼亚胡的名字,称其为好人,并希望总统赫尔佐格能赦免他。特朗普表示,内塔尼亚胡已用行动证明自己,那些关于雪茄、香槟之类的花边新闻,没人会在乎。而在此之前的6月份,特朗普就在社交媒体发文,认为对内塔尼亚胡的调查是“政治迫害”,会干扰巴以调停进程,并强调美国每年给以色列大量援助,不能坐视不理。
内塔尼亚胡对特朗普的支持表示感谢,称希望美以合作,在中东创造辉煌。然而,此举却引发了以色列国内的强烈反对。前总理拉皮德认为特朗普越界了,干涉了一个独立国家的法律程序。一些以色列民众也指责特朗普干预内政,认为不需要他的意见。
内塔尼亚胡在以色列政坛活跃近30年,经验丰富,长袖善舞。这些年,以色列政坛风向右转,右翼势力崛起。内塔尼亚胡作为右翼代表,总能团结各路右翼政党,分化对手,牢牢锁定基本盘。此次加沙冲突,在他的领导下,以色列在美国介入后能及时与巴勒斯坦暂时“和解”。然而,若他真的因腐败案入狱,以色列政局恐将陷入混乱。
巴以冲突本就脆弱不堪。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持续两年的巴以冲突已导致中东GDP损失超过2000亿美元,占该地区经济总量的4%。内塔尼亚胡的入狱可能让本就岌岌可危的停火协议难以维持。哈马斯与以色列在撤军、人质释放顺序上的分歧尚未弥合,真主党手中还有伊朗提供的射程覆盖以色列全境的“流星-3”导弹。任何内部动荡都可能成为新冲突的导火索。
而中国在中东有着深厚的利益布局。中以之间多年来开展了广泛且深入的合作,从基础设施到科技创新等领域均有涉及。例如,2022年中国承建了以色列特拉维夫的地铁项目,该项目将于2025年完工,建成后将极大改善当地居民的出行情况。此外,中国修建的抽水蓄能电站也已投入商业运行,展示了中国技术的实力。
在科技创新方面,中以共建了常州创新园、上海创新园,聚集了众多创新企业,开展了近60项技术合作项目。中国新能源汽车还搭载了以色列企业研发的智驾系统,双方在医疗健康、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合作也不断深入。
若以色列因内塔尼亚胡的腐败案导致政局不稳,巴以冲突再次升级,中国在以色列的这些项目恐将受到波及。不仅如此,中东地区局势的动荡还可能影响中国与其他中东国家的合作。中国与中东国家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在能源、贸易等多个领域开展了紧密合作。地区的不稳定将对这些合作的持续推进构成威胁。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中以合作在之前的冲突中已展现出一定的韧性。加沙战事期间,海南航空深圳—特拉维夫的直飞航班从未停航,且班次从每周2班增加到3班。中企在以项目也全部未撤离、不停工,得到了以色列交通部长的认可。
但面对当前复杂的局势,中国仍需密切关注以色列政局的发展,加强与以色列及其他中东国家的沟通与合作,努力维护在中东的利益。同时,中国也可发挥自身的影响力,推动巴以双方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为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贡献力量。
中国立场中立,外交部重申尊重以色列内政,但私下加强与各派沟通。2024年12月,中以防务谈和新经济机制启动,新大使上任,推动创新园如常州合作,吸引100多家以色列企业。贸易韧性强,冲突期也没断,但长期看,政坛分裂让投资环境差,科技转让慢。沙特埃及协调,推动巴以和谈,中国从中立位置发声,2025年6月调解以色列伊朗,证明杠杆渐增。但以色列亲美,中国得平衡,跟伊朗贸易也大,夹缝求生。
对中国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果能借助自身中立地位推动地区和平,同时巩固中以务实合作的根基,不仅能化解短期风险,更能在中东格局重构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毕竟,正如中以合作所证明的,和平合作、互利共赢才是地区发展的真正底色,这或许也是破解当前困局的关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