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对荷兰半导体产业采取了一项引发全球关注的强硬措施——安世半导体位于东莞的工厂被要求暂停向部分欧美企业供应芯片产品。这一决定迅速引发连锁反应,欧美半导体巨头供应链面临严峻考验,全球芯片市场格局或因此发生重大变化。
据可靠消息,此次断供源于中国对荷兰半导体企业安世(Nexperia)在华生产环节的合规性审查。作为全球重要的功率半导体供应商,安世东莞工厂承担着大量车规级芯片的生产任务,其客户涵盖博世、大陆集团等欧美汽车电子巨头。中国相关部门指出,安世在华部分业务存在技术转让合规风险,需暂停相关产品出口以配合调查。
行业分析师指出,这一举措既是对国际技术管控规则的回应,也体现了中国维护产业安全的决心。近年来,随着全球半导体竞争加剧,技术主权问题已成为各国博弈的焦点。中国通过强化本土产业链管控,旨在构建更安全、自主的半导体生态体系。
断供消息传出后,欧美半导体市场迅速反应。博世集团发言人表示,公司正在评估东莞工厂断供对车载ECU(电子控制单元)生产的影响,预计第二季度将出现10%-15%的产能缺口。大陆集团则紧急启动备用供应商方案,但短期内难以完全弥补安世断供带来的缺口。
资本市场对此反应强烈。费城半导体指数(SOX)在消息公布后下跌2.3%,英飞凌、恩智浦等欧洲半导体企业股价均出现明显波动。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若断供持续超过三个月,全球汽车芯片价格可能上涨15%-20%,进一步推高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
此次事件暴露了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脆弱性。长期以来,欧美企业过度依赖亚洲代工厂的模式面临挑战。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和重要的生产基地,其产业政策调整对国际供应链具有决定性影响。
业内人士认为,这或将加速全球半导体产业区域化布局。欧盟已宣布将芯片法案资金规模提升至430亿欧元,旨在建立本土化产能;美国则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吸引企业回流。而中国通过强化本土产业链管控,正在构建更独立、安全的半导体生态体系。
随着地缘政治因素与技术竞争深度交织,全球半导体产业正进入新一轮调整期。安世东莞工厂断供事件或成为这一进程的重要转折点,其后续影响将持续引发市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