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中美航运领域因港口服务费争议引发对等反制,美国诺唯真邮轮控股公司旗下‘RIVIERA’号豪华邮轮因拒付1167万元特别港务费,取消原定停靠上海港计划,改道韩国釜山港,成为两国航运博弈的标志性事件。
自2025年10月14日起,美国对所有挂靠其港口的中国公司运营船舶、中国企业制造的船只及与中国相关的船舶,均征收额外停靠费用。这一举措显著增加了中国航运企业的运营成本,引发行业广泛关注。作为对等反制,中国同步实施类似政策,对挂靠中国港口的美国相关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措施效果已初步显现,部分美国船只开始调整航线规划,尤其是豪华邮轮领域率先出现变动。
2025年10月17日,距离中国对涉美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政策实施仅三天,美国诺唯真邮轮控股公司旗下的‘RIVIERA’号豪华邮轮突然宣布取消原定10月15日停靠上海港的计划,转而改道韩国釜山港。这一临时调整的核心原因,是该邮轮需按新规缴纳高达1167万元的船舶特别港务费,而船方明确拒绝支付这笔费用。这场围绕百万级费用的航线变动,成为中美航运领域对等反制措施落地后的首个标志性事件,也让隐藏在收费争议背后的利益博弈浮出水面。
事件的源头可追溯至2025年4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率先打破航运领域的规则平衡,发布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及造船业的301调查措施,明确自10月14日起,对中国企业拥有或运营的船舶、中国造船舶及中国籍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根据美方细则,收费采取分阶段加码模式:2025年10月起,中国运营船舶每净吨收费50美元,2028年将涨至140美元;中国建造船舶则按每净吨18美元或每个集装箱120美元孰高计收,未来同样大幅上调。这一单边措施直接推高中国航运企业成本,仅邮轮行业每年额外支出就预计达3至5亿元,严重违背世贸组织规则和中美海运协定。
面对美方的歧视性政策,中国迅速启动对等反制。2025年10月14日,交通运输部正式施行《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实施办法》,以十条刚性规则明确收费标准与范围,精准回应美方行动。办法清晰界定了涉美船舶的覆盖范畴:包括美国企业或个人拥有、运营的船舶,直接或间接持股25%及以上的企业所属船舶,悬挂美国旗的船舶及美国建造的船舶,仅中国建造的涉美船舶和空载修理船舶可获豁免。收费标准同样分阶段执行,2025年10月14日起按每净吨400元人民币计收,2026年4月后升至640元,2028年将达到1120元,且同一船舶一年内最多缴纳5个航次的费用。
‘RIVIERA’号的1167万元费用并非凭空计算,而是基于船舶净吨位与现行费率精准核算的结果。作为一艘净吨位29175吨的豪华邮轮,其单次停靠费用为29175净吨乘以400元/净吨,最终得出1167万元的金额。这一计费方式有着明确的行业依据——净吨位并非指船舶总重量,而是衡量船舶实际运营能力的核心指标,直接关联载客量与物资装载量,是国际航运领域计算港口费用的通用标准。
对船方而言,这笔费用并非一次性支出,若按全年5个航次计算,2025年需累计支付5835万元,到2028年费率翻倍后,全年费用将飙升至1.63亿元,而一艘豪华邮轮单航次净利润通常仅200至300万元,高额成本让企业难以承受。
政策执行的刚性更让船方失去周旋空间。根据交通运输部规定,船方或其代理人需在船舶预计抵达港口7日前申报信息并缴清费用,未缴费船舶将无法办理进出口岸手续,逃费船舶下次挂靠前必须补齐欠款。‘RIVIERA’号从美国西雅图出发,经加拿大、阿拉斯加至日本后原计划驶入上海,港口管理方早在7日前就已发送费用明细,但船方不仅未按时缴费,反而以‘费用过高’为由要求重新核算,在协商无果后选择改道。
这种拒绝并非个例,美国三大邮轮公司嘉年华、皇家加勒比、诺唯真均面临类似困境,其中皇家加勒比旗下以上海为母港的‘海洋光谱号’,按16.8万吨净吨位计算,2026年起每年需缴特别港务费3亿至6亿元,中国区净利润将压缩18%至25%。航线调整带来的连锁反应迅速蔓延。‘RIVIERA’号作为访问港邮轮,主要执行跨洋长途航线,此次取消上海停靠导致1250名乘客行程全部打乱——国际游客原本将上海作为亚洲行程的重要节点,如今被迫改道釜山,需重新预订机票、酒店,部分游客因退票手续费与行程延误蒙受直接损失,而诺唯真邮轮截至10月17日仍未公布具体赔偿方案。
对中国港口而言,虽短期面临泊位临时空置,但市场填补速度超出预期,一家欧洲邮轮公司在‘RIVIERA’号取消停靠后,主动联系上海港提前缴纳费用,并确认下半年停靠计划,其负责人直言‘中国市场规则清晰,按规矩合作即可顺畅推进’。更深层的影响藏在全球邮轮市场的格局变动中。中国是全球邮轮行业的核心增长极,2023年贡献了3800万人次客流,占全球总量的16.5%,且中国游客人均消费达6800元,比全球平均水平高23%。
美国邮轮公司长期占据这一市场主导地位,皇家加勒比中国区营收占其海外业务的22%,但特别港务费的征收正在削弱其成本优势。克拉克森研究数据显示,尽管货运船可通过豁免政策减少25%的受影响数量,但豪华邮轮因不符合豁免条件,只能直面成本压力,而中资及欧洲邮轮企业无需缴纳这笔费用,正借机抢占市场份额。
这场围绕港务费的博弈,本质是中美航运领域规则话语权的较量。美方率先将经贸问题政治化,以‘保护本土产业’为名实施单边收费,中方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及国际法原则,采取精准对等的反制措施,收费范围、分阶段标准均与美方形成镜像回应。
中国外交部早在10月13日就明确表态,美方行径是泛化‘国家安全’的霸权行为,中方维护航运企业合法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若美方一意孤行将动态调整反制措施。‘RIVIERA’号改道釜山港的选择,成为这场博弈的微观注脚。1167万元的费用争议背后,是单边主义与规则捍卫的碰撞,也是企业成本与市场利益的权衡。
随着2026年收费标准即将上调,更多美国邮轮公司将面临类似抉择,而中国港口的开放大门始终向守规矩的企业敞开。这场刚刚开启的航运领域博弈,最终走向将取决于规则是否能战胜霸权,而非单一企业的航线调整。
官方信源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