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四千吨稀土转售美国?大陆停供台湾稀土引热议,学者:统一是正道

时间:2025-10-19 05:02:48 来源:瓜汁橘长Dr 作者:瓜汁橘长Dr

【前言】一边是血浓于水的同胞情谊,一边是利益至上的冰冷算计。台湾长期享受大陆高达96%的稀土供应,却将4000吨战略资源转手卖给美国,这些稀土最终成为F-35战机关键部件和'爱国者'导弹制导系统。当大陆资源可能被用于对抗自身时,这场稀土博弈已超越经济范畴,成为关乎两岸未来的战略抉择。

作者-常

稀土转售美方:6000吨依赖下的危险游戏

2024年台湾进口稀土总量达6648吨,其中6096吨(占比96%)来自大陆。但本地实际消耗量仅约2000吨,剩余4000多吨稀土通过东南亚中转站流向美国。这些被称作'工业维生素'的战略资源,经台湾企业简单加工后,价格从大陆出口的8万美元/吨暴涨至40万美元/吨,最终出现在洛杉矶港。

海关数据显示,台湾进口的铈化合物中99.8%来自大陆。这些材料经过'台湾制造'的标签转换后,成为美方军工体系的重要原料。F-35战机的高性能雷达、电磁炮系统等尖端武器,其核心部件均源自大陆稀土的间接供应。这种'左手接资源,右手递敌方'的模式,引发大陆强烈反制。

精准制裁:商务部出手卡住台湾军工咽喉

2025年7月9日,商务部依据《出口管制法》和《两用物项条例》,将八家台湾军工核心企业列入出口管制清单。这些高度依赖稀土材料的企业,瞬间面临'咽喉'被卡的困境。管制措施直指军民两用物资,防止战略资源通过台湾流向美方敌对势力。

民进党当局声称'干扰正常贸易'的言论遭到驳斥。当台湾企业一边享受大陆资源优惠,一边为美方军工体系输血时,所谓'正常贸易'的遮羞布已被彻底撕下。这场制裁不仅是对资源转售的回应,更是对'台独'势力与外部干涉勾结的严正警告。

美国稀土困局:去中国化口号下的现实窘境

特朗普政府将关税从145%骤降至10%,三个月内三次主动求和的举动,暴露出美国稀土供应的致命短板。美国最大稀土矿商第二季度产量仅597公吨,年产能不足中国的5%。国防部不得不以每公斤110美元(市场价两倍)的十年保价合同锁单,苹果公司甚至提前支付5亿美元帮助平衡成本。

技术链与加工链的双重依赖更显尴尬。即便获得稀土原料,美国仍需将精炼加工环节外包给中国。这种'离了中国活不下去'的现实,与'去中国化'的政治口号形成鲜明对比,彻底戳破了美方构建独立供应链的幻想。

帮凶教训:从泰国墨西哥到印度的前车之鉴

多个国家曾试图在稀土问题上玩弄'两面派'手法。泰国一面寻求中国支持加入金砖国家,一面暗中协助美方获取资源;墨西哥在获得中国新冠疫苗援助后,竟将稀土伪装成艺术品运往美国。这些背信弃义的行为均遭到中国严厉反制,轻则终止合作,重则永久列入黑名单。

更讽刺的是,这些国家非但未获美方实际利益,反而承受更高代价。印度因协助美方被加征25%关税,美国农产品强行涌入冲击其本土市场;泰国在泰柬冲突中未获美方任何支持。事实证明,充当美方遏制中国的棋子,最终只会落得'两面不讨好'的悲惨结局。

统一最优解:学者直指两岸关系本质

台湾自由撰稿人雁默在观察者网撰文指出:'与其断供稀土,不如直接统一'。他算了一笔明账:大陆GDP超台湾20倍,稀土禁令可能引发西方反制,但统一才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大势。当前台湾96%的稀土依赖关系无法改变,继续充当美方'工具人'只会加速战略资源耗尽。

这一观点在岛内引发热议。急统派认为,统一能彻底解决资源依赖问题,避免外部势力插手,让战略资源真正服务于两岸整体利益。从经济理性看,资源整合后的效益远超当前对抗模式。血浓于水的亲情与现实利益,都在指向同一个方向。

战略选择:资源博弈指向两岸终局

这场稀土风波暴露出台湾分裂路线的死胡同本质。一边高度依赖大陆资源生存,一边在政治上选择对抗,这种矛盾模式注定不可持续。若大陆继续推进精细化管制,半导体、光电、无人机等高科技领域可能全面受限,届时产业结构失衡将远超资源断供的冲击。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96%的资源依赖遭遇政治对抗,经济理性终将战胜政治偏见。统一不仅是情感的回归,更是符合两岸根本利益的战略选择。面对如此清晰的利益账与情感账,台湾还要在错误的道路上徘徊多久?答案已不言而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