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房地产降温黄金过热,300万亿家庭资产如何配置更安全?

时间:2025-10-19 20:07:10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经济观察网


作者 胡群

当房地产投资热潮逐渐退去,黄金市场又因价格剧烈波动引发关注,中国家庭300万亿元可投资资产究竟该何去何从?在投资市场深度变革的当下,资产配置逻辑已从简单的'买与不买'升级为'如何科学配置',这考验着每个投资者的认知深度与决策智慧。

全球资产定价体系正经历结构性重构。贝恩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居民可投资资产规模已达300万亿元,而当前投资环境充满变数:特朗普政策带来的经贸不确定性、人工智能对传统产业的颠覆性重塑、Web3技术对金融基础设施的底层改造,共同推动资产配置进入历史性转折点。数据显示,房地产在家庭资产中的占比已从七成显著回落,权益类资产占比稳步提升至15%,这种转型迫使投资者必须超越传统周期框架,在不确定性中捕捉结构性机遇。

黄金市场: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双刃剑

2025年黄金年内超60%的涨幅,折射出全球货币信任体系的深层重构。但COMEX金价单日近200美元的剧烈震荡(10月17日触及4392美元/盎司历史峰值,次日凌晨跌至4196美元/盎司),为狂热的投资情绪敲响警钟。这种波动既源于全球贸易体系重构下美元信任度下降带来的配置需求,也暴露出交易拥挤可能引发的回调风险。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分析指出,黄金作为非主权信用资产,其价格支撑因素正变得愈发坚实。但市场共识已出现明显分歧:一方将黄金视为货币信用重构的战略性配置标的,另一方则警示交易拥挤带来的剧烈回调风险。银杏资本董事长周广文特别提醒,数字黄金如比特币的估值体系尚未形成明确锚定,这种传统与新兴资产的双重不确定性,要求投资者必须理性区分战略配置价值与战术调整必要性。

多元配置:破解不确定性的关键密码

在黄金之外,中国居民资产配置正呈现多维度拓展特征。财富结构从储蓄与单一房地产投资为主,逐步向股票、债券、公募基金、私募股权、保险、黄金等大宗商品及跨境资产转型。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资产类别丰富上,更反映出投资理念从追求单一增值向风险管理的深刻转变。

从全球配置视角看,中国投资者正面临重大结构性机遇。瑞银全球新兴市场股票首席策略师Sunil Tirumalai持续给予中国超配评级,其分析指出,即便剔除AI/互联网股票,中国市场的投资资本回报率仍在改善,这种基本面改善与估值洼地可能形成正向共振。联博基金李长风则认为,外部关税政策导致的市场调整反而降低了内在风险,为市场改革和长期资金入市创造了空间。

但挑战同样显著。居民跨境资产配置需求与国内金融产品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绿色金融工具、跨境ETF、商品及衍生品等创新产品供给不足,导致投资产品风险关联度偏高,难以实现真正的分散投资。中邮证券研报显示,居民存款搬家行为呈现月度波动特征,7-8月增强后9月转弱,部分资金回流权益市场,这既反映市场震荡的直接影响,也暴露出投资者教育体系的缺失。

投资逻辑再平衡:构建可持续财富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在'2025通州·全球发展论坛'上指出,中国资本市场战略定位已提升至新高度,其核心功能应从融资渠道转变为创新激励和财富管理机制。这需要系统性重塑资本市场生态链:改革资产端提供长期回报,改革资金端引入长期机构资金,改革制度端确保市场透明度。通过这些变革,将推动资本市场迈向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

在全球经济增长韧性面临考验的背景下,资产配置逻辑需要重新锚定。中国人民大学刘振亚教授强调,资产价格波动成为新常态,投资者需增强防风险意识。美国经济'软着陆'存疑、中国经济复苏挑战、欧洲产业转型压力,共同放大市场波动。而居民存款搬家的月度波动,则揭示出中国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复杂重塑过程。

300万亿元可投资资产,既是财富积累的成果,更是资源配置能力的考验。投资者需要认识到,长期价值不在于追逐单一资产暴涨,而在于理解制度演进、技术创新与社会变迁的深层互动。唯有将资产配置视为对未来的投票,才能在不确定性中建立可持续的财富逻辑。


胡群

金融市场研究院院长 主要关注银行、消费金融领域市场动态。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