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施诗 实习生唐堃 上海报道
每年夏秋之交,中国网球赛季成为全球网球爱好者的焦点。作为国际网球赛事的关键组成部分,中国赛季不仅是年终总决赛前的重要积分窗口,更因吸引全球顶尖选手参赛而备受瞩目。从9月14日的北京、成都、杭州启幕,至11月2日的九江和香港收官,今年中国赛季涵盖中国网球公开赛、上海网球大师赛、武汉网球公开赛等9站巡回赛,赛事热度持续攀升。
据估算,近两个月内,九站比赛将吸引超100万人次观赛,带动餐饮、住宿等关联消费超20亿元。其中,上海网球大师赛作为亚太地区唯一ATP大师赛,成为全球球迷关注的中心。官方数据显示,本届赛事票房破亿,观赛人次约25万,创下历史新高。
赛事经济:从赛场到城市的消费链条
上海网球大师赛的热潮不仅限于赛场,更延伸至城市各个角落。周边商店、快闪空间、黄浦江畔的民宿及街头小吃店,均因球迷的热情而焕发生机。来自全球的球迷在观赛之余,深入体验上海的文化与生活,形成“观赛+体验+文旅”的全链条消费模式。

(比赛现场,施诗 摄)
衍生品市场:赛事IP的商业价值爆发
尽管今年上海网球大师赛官方旗舰店面积扩大一倍,但高峰时段仍排起20多米的长龙。官方数据显示,赛事衍生品总销售额破2000万元,单日最高达160万元,个别高峰日突破200万元,较去年增长60%。货架上700多种商品中,与顶流明星“周同学”IP联名的卡通周边尤为畅销,T恤、徽章、毛毯等产品吸引大量粉丝购买。
上海久事体育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亦斌表示,女性、亲子及家庭观众比例上升,情绪价值消费需求显著。上海体育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叶涵指出,体育赛事IP价值在情绪经济和场景营销下逐步释放,但与海外赛事相比,周边消费量级及占比仍有提升空间。她建议,未来可通过沉浸式体验、票根经济、个性定制及数字技术赋能等方向,打造更具互动性的赛事消费生态。
顶级赛事助力“入境游”增长
瑞士天王费德勒、德约科维奇、梅德维德夫等球星的赞誉,使上海成为全球网球爱好者的目的地。今年上海网球大师赛观众总人数突破25万,其中境外观众占比约10%,较去年同期上涨2%。阿根廷球迷表示,赛事设施和氛围令人赞叹;法国球迷则称,这是他首次在巴黎以外城市观赛,体验非常愉快。
海外球迷的消费热潮成为“赛事经济”的重要引擎。张叶涵认为,外地消费者是体育赛事消费的重要来源,观赛旅游停留时间越长,衍生消费越多。为延长赛事消费链条,上海首次将“赛事+消费”打通为城市级活动,通过票务产品联动、商圈优惠、境外支付服务及离境退税机制等,推出“赛票+酒店”“赛票+景点”等组合产品,推动“文旅商体展”融合。
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数据显示,节日期间境外来沪人员消费活跃,离境退税开单数同比增长6倍,销售金额同比增长7.2%。支付宝数据显示,外国游客移动支付比例大幅提升,消费额同比增长近40%,零售品牌支付金额较去年同期增长超200%。
“China Travel”玩法升级:从过境游到深度游
随着中国入境旅游政策放宽,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选择“China Travel”。去年12月17日起,中国将过境免签期从72小时延长至240小时,并新增21个入出境口岸。今年,我国新增对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据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2025年1至8月,全国边检机关查验出入境外国人5126.8万人次,同比上升27.8%,其中免签入境外国人占比62.1%,同比上升52.1%。
《携程景点玩乐观察:2025十一旅游市场报告》显示,外国游客在华平均到访城市为2至3个,上海、北京仍是首选“第一站”。此外,成都、重庆、广州等特色旅游城市及青岛、苏州等新兴目的地持续扩容。青岛通过啤酒文化、海洋休闲和崂山风光等产品成为入境游新增长点;苏州则推出多语言讲解服务的门票组合,融合园林文化,收获显著销售热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教授王金伟指出,中国文旅与体育产业正处于上升阶段,但发展质量和体量仍有提升空间。若能进一步打通产业链条,将有助于推动体育与文旅融合进入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以体育赛事为媒,一场全新的“China Travel”才刚刚开始。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