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江苏城市足球联赛(简称“苏超”)已进入最后的收官阶段。11月1日,南通队与泰州队将在南京奥体中心展开终极对决,争夺本赛季的冠军荣誉。然而,随着赛事的深入,关于苏超联赛“变味”的讨论也日益激烈,有媒体指出,多支球队引入大量准职业球员,甚至出现“雇佣兵”现象,严重影响了赛事的公平性和观赏性。

在即将进行的决赛中,两支队伍的球员构成引发了广泛关注。南通队的队员基本来自中乙球队海门珂缔缘的预备队,这些球员虽然尚未完全踏入职业联赛,但已具备较高的职业化水平。而泰州队的阵容则更为“豪华”,其球员大部分来自于中超长春亚泰俱乐部的U21梯队,这些年轻球员不仅技术出众,更有着丰富的职业比赛经验。因此,两队能够会师决赛,并非偶然,而是实力使然。
然而,进入四强的另外两支队伍同样与职业足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南京队的球员中,不乏江苏苏宁队旧将以及中甲南京城市队的小将,他们虽然已离开职业赛场或尚未完全站稳脚跟,但依旧保持着较高的竞技水平。而无锡队在半决赛的首发11人中,有7人都曾经或现在效力于无锡吴钩俱乐部,这支中乙球队为无锡队提供了强大的实力支持。

对此,上海媒体《新民晚报》发表评论指出,苏超联赛的初衷是促进草根足球的发展,提升地方足球水平。然而,如今准职业球队对上业余的草根球队,已经形成了一边倒的“降维打击”。该媒体反问道:“假如都是这样,观众岂不如去看中超或者中国足协U系列联赛?”确实,如果苏超联赛失去了其草根性和地域特色,那么其存在的意义也将大打折扣。
面对其他球队在引入职业球员方面的“积极”表现,常规赛排名倒数第一的常州队也坐不住了。有消息称,常州队打算直接完整地租下某地的一支U21青年队,让这些年轻球员代表常州出战。这一举措虽然看似“激进”,但确实有可能帮助常州队在明年避免一直“挨揍”的尴尬局面。然而,这也引发了新的争议:苏超联赛是否应该允许这样的“整队租赁”行为?

《新民晚报》进一步指出,苏超联赛的管理者应该及时堵住规则的漏洞,防止各种变相的“雇佣军”现象野蛮生长。该媒体强调,放任雇佣军现象不管,不仅是对苏超联赛本身的伤害,更是对广大草根足球爱好者的不公平。苏超联赛应该回归其草根性和地域特色,真正成为促进地方足球发展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