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伍洋宇
编辑 | 文姝琪
11月6日,科大讯飞在2025年1024开发者节发布会上,围绕“大模型落地”主题展开战略布局,正式推出基于国产算力平台的星火X1.5大模型,并发布一系列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重点聚焦可控算力、终端设备及真实场景应用。这一举措标志着国产AI企业正加速摆脱对进口芯片的依赖,探索自主可控的技术路径。
星火X1.5大模型:国产算力支撑下的性能突破
作为本次发布的核心产品,星火X1.5深度推理模型采用MoE(专家混合)架构,总参数规模达2930亿,激活参数30亿。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透露,该模型在国产算力平台上实现了MoE全链路训练效率的显著提升,推理效率较上一代翻倍。在能力指标上,X1.5的语言理解、逻辑推理、数学与编程等六项核心能力全面对标国际主流大模型,并在多语言测试中覆盖130余种语言,其中东南亚及拉美语种表现尤为突出。
国产算力:自主可控的战略选择
发布会多次强调“自主可控”的重要性。科大讯飞与华为合作的国产算力平台成为关键支撑,这一战略不仅降低了对进口芯片的依赖,也为AI模型的持续迭代提供了稳定基础。刘庆峰指出:“应在自主可控的地基上发展AI技术。”与此同时,星火X1.5强化了多语种能力,支持130多种语言,覆盖60个国家和地区,试图在全球化竞争中形成差异化优势。
软硬一体化:从云端到本地的应用驱动
在终端产品层面,科大讯飞延续“应用驱动”逻辑,推出AI翻译耳机、AI办公本、AI学习机等设备,将语音识别、语义理解、离线推理等技术压缩至本地,减少云端依赖。其中,“AI+麦克风阵列技术”被视为核心竞争壁垒,刘庆峰认为,长期来看,这将大幅提升AI产品的交互体验。尽管国内市场已具备规模化基础,但出海版本仍需平衡算力成本、设备价格与用户需求,目前仍处于路线验证阶段。
全球化布局:瞄准日韩、中东与东南亚
“讯飞听见”产品创新部总监哈正航透露,日韩、中东和东南亚将是下一阶段全球化重点。团队发现,这些市场存在基座大模型性能与产品需求不匹配的机遇,例如日韩政府智能办公需求、中东多语种交流需求及东南亚年轻消费群体的智能设备偏好。具体而言,日韩市场对政务场景的精准度要求极高,中东则需支持阿拉伯语与英语的实时切换,东南亚用户则更关注性价比与本地化服务。
<
讯飞强调其语音技术在AI多模态功能发展中的应用价值(图源:科大讯飞)
多模态交互:数字人“小飞”的个性化突破
发布会另一亮点是具备语音、视觉、动作理解能力的数字人“小飞”。该产品支持多语种对话、情绪识别及个性化记忆,其技术基础源于星火X1.5新增的“个性化记忆”与“百变声音复刻”功能。一名在场开发者表示,这些功能符合AI从工具价值向情绪价值转型的趋势,可应用于教育、客服、陪伴等场景的定制化服务。
开发者生态:968万开发者与智能体平台Astron
截至2025年10月底,讯飞开放平台开发者总数达968万,近一年新增200万,其中大模型企业开发者增长125%。同时,讯飞推出原生支持RPA的智能体平台Astron,为开发者提供金融、医疗、教育等8种行业智能体,进一步降低AI应用开发门槛。
挑战与未来:算力、成本与生态的平衡术
刘庆峰将“自主可控、软硬一体、行业纵深、个性化”定义为AI红利兑现的四大支点。讯飞的策略清晰:以国产算力保障稳定性,通过软硬一体打通落地场景,再以行业方案与定制化服务深入垂直领域。然而,这一体系仍面临两大考验:一是国产算力能否持续支撑高强度训练并保持成本优势;二是讯飞能否在消费电子、教育、医疗等竞争激烈的场景中形成可持续的商业闭环。长期来看,如何在算力性能、成本与生态成熟度之间维持平衡,将是决定其能否引领AI落地新趋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