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创未来

小鹏人形机器人IRON发布:拟人化设计引发技术争议与行业关注

时间:2025-11-07 15:11:13 来源:界面新闻 作者:界面新闻

记者 | 陆柯言 编辑 | 文姝琪

2025年人形机器人行业迎来戏剧性一幕:机器人需自证身份,而主角竟是汽车厂商小鹏。11月5日,小鹏发布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其高度拟人的设计引发全球热议——从骨骼肌肉到步态动作,IRON的逼真程度甚至让网友质疑其为真人扮演。

仿生设计突破:从骨骼到皮肤的全面拟人化

IRON采用类人「骨骼-肌肉-皮肤」三层架构:仿生脊椎支撑躯干,3D打印晶格肌肉实现精准力学控制,全包覆柔性皮肤覆盖表面。其头部搭载3D曲面显示屏,双肩配备22自由度灵巧手(仅比人类少5个),可完成握鸡蛋、叠衣服等精细操作。技术团队透露,IRON的肌肉结构通过创新连杆设计驱动关节,将电机等重型部件集中于躯干,使小腿重量减轻40%,从而实现更自然的步态。

<

小鹏IRON机器人行走演示

争议焦点:真人扮演疑云与技术自证

发布会视频中IRON的步态过于流畅,引发海外网友质疑。小鹏连发两条回应视频:创始人何小鹏现场拉开机器人背侧拉链,甚至在通电状态下剪开皮肤肌肉,展示内部结构。技术专家分析指出,IRON行走时存在固定间隔的机械顿感,这是人类难以模仿的特征,其轻盈步态源于肌肉算法与重心控制技术。

小鹏IRON机器人内部结构展示

技术路线争议:连杆驱动 vs 电机直驱

与传统电机直驱方案不同,IRON采用连杆结构驱动关节,将重型部件集中于躯干。这种设计虽降低了负重能力,但使小腿惯性减小60%,步态响应速度提升3倍。其核心算力依托三颗自研图灵AI芯片(总算力2250 TOPS),整合VLT+VLA+VLM三模认知系统,实现视觉感知、语言理解与动作决策的闭环控制。

小鹏IRON机器人步态对比演示

行业评价:技术储备领先但需突破可靠性瓶颈

<

机器人CTO指出,3D打印晶格肌肉代表行业前沿方向,通过结构创新实现力学性能突破。从业者认为,小鹏在轻量化、柔性化方向的技术储备处于国内第一梯队,但发布会未详细披露耐久性、抗冲击等关键指标。值得关注的是,前小鹏系企业众擎机器人去年已因丝滑步态走红,其创始人赵同阳正是原鹏行智能团队负责人。

众擎机器人SE01步态演示

商业化路径:2026年量产首攻商业场景

IRON计划2026年底量产,初期聚焦导览、接待等商业场景。行业数据显示,当前工厂人形机器人实训转化率不足15%,家庭场景受安全标准限制尚未开放。小鹏为IRON设计定制化体验:通过仿生肌肉调节体型性别,未来可提供情绪价值服务。何小鹏透露,机器人团队规模已超1000人,2025年训练投入将超50亿元,是汽车业务的2.5倍。

技术哲学:拟人化设计的终极价值

具身智能领域长期争论机器人是否需要完全拟人。主流观点认为,人类世界工具与场景均为人设计,类人外形是高效收集数据的关键。小鹏的尝试印证了这一路径:从飞行汽车到机器人,其技术矩阵正构建「未来出行生态」,而IRON的每一步突破,都在重新定义人机共生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