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8年,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刘强东再度现身乌镇。11月7日,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正式拉开帷幕,刘强东在会场外被媒体层层包围,面对镜头时幽默表示:“把我拍好看点就行。”这一轻松的互动瞬间成为现场焦点。
在本次峰会上,京东集团的战略布局引发广泛关注。2025年,京东不仅强势入局外卖市场,还宣布进军酒旅行业,同时在人工智能领域连续六次投资具身智能赛道。在电商零售主业方面,刘强东主导的多个新业态已在线下市场落地开花,展现出多元化发展的强劲势头。
当被问及未来关注方向时,刘强东表示,所有科技企业都会密切关注AI领域动态,京东已与AI“六小龙”展开私下联系。他的演讲主题聚焦“未来技术”,并透露重磅消息:明年4月,京东将建成全球第一个全无人配送站。他笑称:“未来员工可能每周只需工作一天甚至一小时。”
这一无人配送站将实现源头性创新:顶部配备多架无人机,地面部署无人配送小车,内部通过机械臂完成货物装载,全程由机器人操作。不久前,京东物流宣布未来5年将采购300万台机器人、100万台无人车和10万架无人机,全面投入物流供应链全链路场景。
谈及京东入局物流行业的初衷,刘强东指出,2007年中国社会化物流成本显著高于发达国家,核心原因在于货物无组织流动导致的搬运次数过多。他举例称,当时一件商品从生产到消费者手中至少要搬运7.2次。
为此,京东选择通过“将商品存放在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减少搬运次数和距离”来降低成本。刘强东强调,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时代的到来,未来5年内中国社会化物流成本占GDP比重有望降至10%以内,“进度可能超过过去10年甚至15年”。
他进一步算了一笔账:去年中国社会化物流成本为14.1%,若能降至6%,一年可为企业节省数万亿元净利润。这些节省的资金可推动技术进步,形成经济正向循环。2024年11月,中办、国办印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将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3.5%左右,并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
针对自动化设备对就业的影响,刘强东认为技术发展与就业并不冲突。他指出,机器人将人类从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减少体力重复工作,让基层员工“风不打头、雨不打脸”,同时大幅降低工作时间。他笑称:“未来员工可能每周只需工作一天甚至一小时。”
此外,技术发展还会催生大量新岗位。刘强东要求无人机、无人车等设备必须采用模块化设计,确保快递员经过简单培训后,就能从事运营监控、设备维修等更轻松的工作。他还预测,未来5年全球旅游市场可能有10倍增长,艺术、旅游领域将创造大量新职业。
在高密度固态电池大规模生产后,机器人、无人机等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增长。刘强东透露,京东仓库的无人化技术早已实现,无人卡车内部测试已超过70万公里,无人车测试里程更超过数百万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