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创未来

存储芯片龙头闪迪宣布涨价50%,华强北市场价格日日攀升

时间:2025-11-11 03:09:04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每日经济新闻

存储芯片行业迎来新一轮涨价潮!据财联社援引台媒报道,全球闪存龙头闪迪(SanDisk)于11月宣布大幅调涨NAND闪存合约价格,涨幅高达50%,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此次涨价并非闪迪首次动作。今年以来,该公司已至少实施三次价格上调:4月全系产品涨价10%,9月初针对渠道及消费类产品再次普涨10%,并带动美光等存储巨头跟进。此次50%的涨幅,进一步凸显了存储芯片市场的供需紧张态势。

闪迪在发出涨价函前,已对客户需求进行深度调研。公司高管在11月6日的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下游合约订单正从季度提交转向多年长约,客户甚至开始分享2027年的需求预测。市场对NAND闪存的需求已超出供应能力,预计这一局面将持续至2026年甚至更久。更值得关注的是,数据中心预计将在2026年首次超越移动端,成为NAND闪存的最大需求来源,这将彻底改变市场格局。

资本市场的反应同样剧烈。近三个月来,闪迪股价累计涨幅达468.84%,11月7日单日大涨15.31%,报收289.48美元/股,市值约351亿美元。


自9月起,主流存储产品的涨价预期持续强化。除HBM外,DRAM、NAND闪存、SSD及机械硬盘全系列存储产品均面临缺货涨价压力。深圳华强北作为全球电子元器件集散地,成为这一波涨价潮的“风向标”。

“存储产品都在涨。”在华强北市场,这样的声音随处可闻。现货价格的剧烈波动,直接反映了供需关系的紧张。以16G DDR4内存条为例,价格已从之前的180-190元飙升至400元,网上售价更高。一位卖家表示:“厂家通知芯片缺货,后面可能还会涨,现在买反而更划算。”

固态硬盘(SSD)的价格涨幅同样惊人。三星全新1TB SSD价格已达620元,一个月内翻倍;2TB版本更是高达1200元。国产品牌相对便宜,但2TB产品也需860元。

面对迅猛的涨势,商户们普遍表现出“恐高”心态。“这个行情我们把控不了,一旦囤货就怕下跌。”一位卖家坦言。另一家商户则表示:“现在谁敢囤货?我们都是每天拿货,每天都在涨,一天一个价。”

涨势之快,连上游原厂也难以应对。据台湾电子时报援引供应链消息,三星电子已暂停10月DDR5 DRAM合约报价,SK海力士和美光等原厂跟进,导致供应链“断粮”,恢复报价时间预计延后至11月中旬。有行业人士认为,存储市场“已完全进入卖方市场”。

回顾历史,存储行业在2016年和2020年曾经历两轮上行周期。万联证券电子行业分析师陈达指出,2016年的周期主要由DDR4内存渗透和手机游戏等高性能应用普及驱动;2020年的周期则受益于远程办公和在线教育的普及,拉动了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需求。

然而,本轮涨价周期与以往不同。多名华强北商家表示,这轮涨价“来势汹汹”,周期更长。陈达分析称,AI发展浪潮持续推进,需求旺盛,而短期内供给端新增产能有限,供需缺口可能会继续维持。本轮上行周期由AI需求拉动、存储技术迭代加速、供给端产能调控策略升级等因素共同驱动,持续性或更强。

存储产品价格飙涨,有人欢喜有人愁。对于三星、美光、海力士等存储芯片晶圆厂,以及中游的模组厂商和经销商来说,这无疑是利好行情,有望获得更多利润。然而,对于普通消费者和大模型企业来说,影响则截然不同。

“存储产品对于大模型企业来说价格弹性低,即使涨价,这些‘大厂’依然会大量购入。”业内人士分析称,“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价格弹性更高,往往会因价格大幅上涨而降低配置或推迟购买。”

手机、电脑等厂家进货成本“天天涨”,消费者需要溢价购买产品。当存储产品的价格变动层层传导,消费终端不得不被迫涨价以转嫁成本压力。华强北的商户与消费者,都有点“撑不住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每经网、上海证券报、财联社、公开资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