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五五”规划将低空经济明确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政策背景下,低空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日,震有科技(688418.SH)旗下深圳反重力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纯电动单人智能飞行器成功完成首次公开试飞。从精准起降悬停到自主返航,飞行器在多个关键科目中表现稳定,标志着震有科技在低空经济领域的“通信+飞行”融合战略取得实质性突破,为万亿级低空市场的商业化落地注入强劲动能。

图片来源:震有科技
根据“十五五”规划建议,低空经济与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产业共同构成新兴支柱产业集群。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下,震有科技依托二十余年通信技术积淀,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竞争力,并沿两条主线推进低空经济产品研发:
此次首飞的纯电动智能飞行器,正是震有科技响应政策导向、布局核心赛道的标杆成果。试飞成功验证了飞行器在飞控算法、动力冗余、安全架构等方面的技术成熟度,为未来城市空中交通、应急救援等场景的商业化落地奠定基础。
在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层面,震有科技正推进“低空星舰基地”建设,深度融合低轨卫星通信能力。随着5G-A/6G与卫星互联网(NTN)融合发展,卫星通信将在低空智联网中发挥关键作用。该体系不仅满足本地低空枢纽的调度需求,还可依托低轨卫星实现跨区域、长航时的稳定通信与导航,为全国范围低空经济运行提供底层支撑,同时为公司业绩增长开辟新空间。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推动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应用和标准建设,鼓励拓展文旅、政务、物流、卫星服务等低空应用场景。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下,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加速扩张。据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元。
不同于单一飞行器研发企业,震有科技凭借“通联+感知+控制”的核心技术体系,形成低空经济领域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此次反重力科技飞行器试飞成功,是企业在低空通信与飞行融合领域迈出的关键一步,标志着低空产业布局持续深化。未来,震有科技将携手反重力科技,共同打造集高精度自动驾驶、沉浸式第一视角与地面实时监控于一体的智能无人机旅游观光系统,推动科技创新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随着低空经济政策体系不断完善,震有科技正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政策机遇为支撑,在低空经济新蓝海中书写发展答卷。从通信技术提供商到低空经济生态构建者,企业的转型突破不仅为自身打开增长空间,更将为中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贡献“震有方案”,有望成为“十五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