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9月22日消息,新能源领域迎来重要技术突破——美国芝加哥大学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材料研究与工程研究所的联合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款能在零摄氏度以下低温环境中稳定运行的钠基固态电池。
据研究团队介绍,该电池通过创新性的材料设计与电极结构优化,突破了传统钠基电池在低温环境下易发生离子传导受阻、性能衰减等瓶颈问题。实验数据显示,该电池在-20℃至0℃的低温区间内,仍能保持85%以上的室温容量,且循环寿命超过500次。
这项成果已发表于国际权威能源期刊《焦耳》(Joule)最新一期。期刊评审专家指出,该研究为钠基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开辟了新路径,特别是在高纬度地区和极端气候条件下的储能场景中具有显著优势。
行业分析师认为,相较于目前主流的锂离子电池,钠基固态电池在原材料成本、资源储备量等方面具备天然优势。此次低温性能的突破,将进一步增强钠基电池在电动汽车、电网储能等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研究团队透露,下一步将重点优化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快充性能,计划在3年内完成中试验证,推动技术向产业化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