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创未来

空客在华第二总装线启用:中欧航空合作的新里程碑

时间:2025-11-18 15:07:53 来源:界面新闻 作者: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记者 | 陈怡轩
界面新闻编辑 | 李慎

开阔空旷的厂房里,一道红色幕布缓缓落下,一架巨大跨度的钢结构天车映入眼帘,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2025年10月的天津,空中客车在中国的第二条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正式启用。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空客在华战略布局迈入新阶段,也为中国航空工业注入强劲动能。


高规格启动仪式彰显战略意义

这场极具仪式感的启动大会由天津市副市长翟立新主持,空客全球CEO傅里、欧盟及英法德西四国驻华大使、国家发改委、民航局等重量级嘉宾悉数到场。如此高规格的阵容,不仅凸显项目级别之高,更印证其作为“中欧商务合作标杆”的战略定位。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总经理魏应彪的出席与致辞,预示着此次合作超越单纯商业范畴。仪式次日,傅里即赴京拜访中航工业董事长,进一步印证双方战略协同的深度。

欧洲航天业整合与中国机遇

几乎同期,欧洲航天界传来重磅消息:空客、莱昂纳多、泰雷斯三大巨头合并成立“超级航天联合体”,目标年营收65亿欧元,直指马斯克SpaceX的星链计划。此举暴露出欧洲航空业长期存在的资源分散、规模不足等痛点,而中国庞大的制造业基础和转型中的航空工业,成为其突破困境的关键伙伴。

“中国制造业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航空工业是国家意志最集中、发展速度最快的领域之一。”空客全球执行副总裁徐岗向界面新闻表示,“我们需要在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找到‘好座位’。”

淘金中国:二十年深耕结硕果

空客与中国的合作始于2008年,当时第一条A320天津总装线投产,几乎复刻了欧洲汉堡总装厂的全部流程。徐岗透露:“中国是全球20%的市场,发展潜力坚实。过去二十年,中国航空人口年均增长3000-4000万,预计2025年将达5亿,但与14亿人口基数相比,市场空间仍巨大。”

空客调研显示,2004-2023年亚太地区航空市场规模将占全球27%,仅次于成熟的欧美市场。商业回报印证了这一判断:2008年空客与中国企业工业合作价值约1.2亿美元,2025年已攀升至10亿美元,增长超8倍。2022年,东航、国航、南航联合采购292架A320Neo机型,总金额达2491亿元,创下中国本土最大订单纪录。今年,空客在中国市场份额已超55%。

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空客亚太地区营收达177.6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386亿元),占全球总营收的25.7%。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波音自2017年起未再获得中国大单,目前中国航司订单仅占其商用飞机订单总额的10%。


《全球市场预测报告》 空客2004年发布

产业链赋能:从技术引进到协同创新

空客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是以天津为中心的中国最大航空产业链基地。徐岗回忆:“当年有4个城市竞争,天津最终脱颖而出。”作为项目亲历者,他自2005年起整合地方政府、开发区、保税区等资源,推动土地、税收、基础设施等配套落地。

“中国民航供应链在灵活性、响应速度和抗风险韧性上已发生质变。”徐岗指出。以天津二线209号总装厂房为例,其大跨度钢桁架结构跨度达64米,钢材用量6500吨,29榀桁架下弦悬挂的百吨级天车安装误差需控制在20毫米以内。随着一架架A320neo滑出厂房,发动机、机翼段、客舱组件中的国产元素日益增多。

空客通过“工作包”到“总装线”的模式,将零部件制造需求下放至本地产业链,并开展流程化培训。以中航工业为牵头,百余家航空制造商向天津聚拢,合作范围从基础零部件扩展至复合材料应用、全机身系统安装等关键领域。哈飞、成飞、西飞、沈飞等工业集团与空客的合作不断深化。

为保障供应链稳定,空客设立内部Watch Tower体系监测短缺情况,并组建Task Force工作组与供应商合作提升效率。傅里透露,2025年起空客将在中国构建覆盖200多家本土供应商的民航生态系统。位于北京总部的华欧培训中心已培养6万名中国飞行员及数万名维修、乘务人员。


空客A320天津一线总装厂 来源:空中客车

国产竞争:机遇与挑战并存

天津第一条总装线投产的2008年,恰逢国产C919立项关键期。同济大学航空与力学学院教授沈海军指出:“引进空客的初衷之一是提升中国民航供应商质量,其生产的构件也可用于C919。”公开资料显示,宝钛股份、南山铝业、西子航空等空客供应商,同时为商飞C919及ARJ21提供钛合金材料、机翼、机身等部件。

空客方面回应称,航空产业依赖全球化协作,供应链共用是正常现象。傅里表示:“我们更关注客户需求而非竞争,最终决定权在他们手中。”

C919投入运营后反响热烈,商飞员工透露,截至2025年10月,已获国内航司及租赁公司超1000架意向订单。政策层面,国产飞机获得专项资金支持,航司对交付时间更宽容。航空产业网数据显示,中国商飞认证供应商数量占比达60%。

但产能仍是商飞最大瓶颈。空客天津二线落成后,直指全球月产75架目标,其供应链韧性优势显著。为突破瓶颈,商飞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空发动机集团及中科院成立专家团队,加速航电系统及CJ-1000A国产发动机研发。商飞员工坦言:“核心技术终将攻破,但时间是最紧迫的挑战。”

徐岗则表示:“空客紧盯的是自身,当前最大压力是上量。”

上量挑战:供应链韧性成关键

天津二线投产意味着大量投入,徐岗直言:“没有数量,经济账算不过来。”中国占空客10条总装线中的2条,产能占比20%,但在复杂国际局势下,延续一线成功并非易事。

地缘政治及航空材料短缺导致全球制造商面临核心零部件供应不稳定问题。空客2024年报告指出,发动机、气动结构和客舱设备是供应链挑战焦点。2025年全球目标交付820架商用飞机,截至11月初仅完成585架。

“发动机供应尤其紧张,若月产能目标75架,但供应商仅能提供50架发动机,多余生产线将增加成本负担。”徐岗说。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指出,2024年末全球积压订单占机队57%,按当前速率清理需13-14年。

傅里透露,天津工厂不仅为中国生产飞机,也为海外客户出口,去年交付境外航司的飞机占比达25%。随着第二条总装线建成,空客全球产能将进一步提升,其在中国的第二场战役正全面打响。


空客天津二线投产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