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必选正式回应Figure创始人公开质疑:技术实力与市场定位全解析
近日,全球机器人行业引发关注的技术争议事件迎来新进展。针对Figure创始人Brett Adcock在社交媒体公开质疑优必选(UBTech)技术实力与市场定位的言论,优必选官方通过技术白皮书、专利数据及实际案例三方面进行系统性回应,强调其自主研发能力与行业领先地位。
争议焦点:技术路线与商业化能力之争
事件起因于Figure创始人在X平台发布的对比视频,其核心质疑点包括:1)优必选Walker系列机器人运动控制精度不足;2)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3)商业化落地场景有限。对此,优必选技术团队通过实测数据与专利布局进行反驳:
- 运动控制精度:Walker X在最新测试中实现±0.1mm级定位精度,优于Figure 01的±0.3mm数据
- 供应链自主化:核心伺服驱动器自研率达92%,仅部分传感器采用国际供应商方案
- 商业化进展:已落地32个国家超500个应用场景,包括工业制造、物流仓储等领域
行业视角:技术路线差异与市场定位分化
据IDC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呈现明显技术分化:以Figure为代表的硅谷企业侧重通用型人形机器人研发,而优必选等亚洲厂商更聚焦垂直场景解决方案。这种差异导致双方在技术评估标准上存在根本性分歧——Figure以实验室环境下的极限测试为基准,而优必选强调实际工业场景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值得关注的是,优必选在回应中首次披露其新一代Walker S的研发进展:该机型将搭载自研的「天枢」AI控制系统,支持多模态交互与自主决策,预计2025年Q2实现量产。这一技术升级被视为对质疑声的有力回应。
专家观点:争议推动行业技术透明化
清华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教授李明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此类公开技术讨论具有积极意义,它迫使企业将实验室数据转化为可验证的工程指标。从行业健康发展角度,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技术压力测试'。」
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分析认为,此次争议将加速人形机器人行业标准化进程,预计2025年将出台首个国际通用的运动控制测试标准。
企业动态:优必选加速全球化布局
在回应技术质疑的同时,优必选宣布三项战略举措:1)成立欧洲研发中心;2)与德国工业巨头建立联合实验室;3)启动IPO前最后一轮融资。这些动作显示其正在通过技术输出与资本运作巩固行业地位。
截至发稿前,Figure方面尚未对优必选的最新回应作出进一步评论。这场技术争议如何演变,将持续影响全球机器人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