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自研大模型“可灵AI”正以惊人的速度推进商业化进程。据最新财报显示,2025年三季度可灵AI营业收入突破3亿元,全年收入目标从年初的4.3亿元大幅上调至10亿元,增幅超100%。这一数据不仅印证了AI视频生成技术的市场潜力,更彰显了快手在C端消费级应用领域的快速卡位。
随着OpenAI发布Sora 2等第二代AI视频生成模型,视频生成与社交互动的融合趋势加速,C端消费级应用落地进程显著加快。快手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程一笑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视频生成技术的商业化空间远超预期,我们正通过技术产品化与社交场景结合,加速C端应用落地。”
三季度业绩亮眼:总营收356亿,净利润同比增长26.3%
11月19日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快手总营收同比增长14.2%至356亿元,其中核心商业收入(线上营销服务与电商为主的其他服务)同比增长19.2%,占比超七成。经调整净利润达50亿元,同比增长26.3%。值得注意的是,线上营销服务收入达201亿元,同比增长14%,AI技术(如生成式推荐大模型OneRec)贡献了约4%-5%的增量。
电商业务方面,三季度GMV同比增长15.2%至3850亿元,泛货架电商占比超32%,成为增长新引擎。直播收入虽略有下降至96亿元,但本地生活业务成为新发力点——三季度末,快手对商业化、本地、电商团队进行组织重构,本地生活事业部更名为生活服务事业部,并整合线索广告业务,同时在“团购”页面上线独立“外卖”入口。数据显示,二季度本地外卖商品支付用户数环比增长超3倍。
可灵AI:用户规模突破4500万,C端商业化提速
作为快手AI战略的核心,可灵AI三季度表现尤为突出:营业收入超3亿元,用户规模突破4500万,累计生成超2亿个视频和4亿张图片,服务企业客户超2万家。三季度上线的2.5 Turbo模型在文本理解、动态表现等核心能力上显著提升,进一步巩固技术优势。
程一笑在财报电话会上明确表示:“当前可灵AI主要服务专业创作者,但未来将通过技术产品化与社交互动结合,加速C端商业化。”这一战略与字节跳动豆包、阿里千问等大厂AI产品的C端探索形成呼应。例如,豆包已开始向抖音商城导流,阿里千问和蚂蚁“灵光”也纷纷杀入C端市场,竞争格局日益激烈。
算力投入加码,快手押注AI长期价值
面对AI业务的快速增长,快手首席财务官金秉透露,公司正在追加算力投入以满足用户需求:一方面扩充推理侧算力以支持可灵模型的高频使用,另一方面提升训练算力以保持技术竞争力。此外,快手在其他AI业务赋能方面也同步增加资本开支,预计2025年集团整体Capex支出将实现中高双位数同比增长。
尽管投入增加,金秉强调快手仍有信心实现全年经调整经营利润率同比提升。他指出:“AI应用场景的拓展将逐步释放价值潜力,未来1-2年资本开支将聚焦算力升级与技术深化,推动盈利规模与能力稳步提升。”三季度财报显示,快手经营利润同比增长69.9%至53亿元,经调整净利率达14%,验证了这一战略的可行性。
用户规模创新高:日活4.16亿,月活7.31亿
用户增长方面,快手应用三季度平均日活跃用户数达4.16亿,连续三个季度创历史新高;平均月活跃用户达7.31亿。庞大的用户基础为可灵AI的C端商业化提供了坚实支撑,而社交互动场景的深度融合或将进一步释放增长潜力。
从技术突破到商业落地,从B端服务到C端拓展,可灵AI的狂奔不仅为快手开辟了第二增长曲线,更重新定义了AI视频生成领域的竞争格局。在程一笑的布局下,快手能否凭借“技术+社交”的双轮驱动,在AI商业化浪潮中占据先机?市场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