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何柳颖 编辑 | 王姝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海外信贷业务正在加速扩张。近日,度小满发布多个墨西哥业务招聘岗位,涵盖信贷产品经理、HRBP及海外风险策略等职位,这一动作折射出我国金融科技公司对海外市场的强烈兴趣。
信也科技、乐信、嘉银科技等金融科技公司均已布局海外信贷业务。其中,信也科技印尼业务品牌AdaKami于2019年12月获得印尼金融服务管理局(OJK)颁发的金融许可证;菲律宾业务品牌JuanHand也已获得菲律宾证券交易委员会颁发的在线贷款许可。
业内人士指出,印尼、墨西哥等人口基数大、信贷需求旺盛且展业门槛较低的国家,成为中企出海的首选目的地。数据显示,2023年印尼人口达2.71亿,GDP约1.37万亿美元;墨西哥人口1.28亿,GDP达1.79万亿美元,人均GDP达1.39万美元。
多家金融科技公司的财报显示,海外市场已成为重要的业务增长点。2025年二季度,信也科技国际业务交易额突破32亿元,同比增长39%;营收近8.0亿元,同比增长41.5%,占集团总营收的22.3%。截至6月30日,其国际市场累计注册用户数量达到4280万,同比增长47.1%;累计借款人数达到870万,同比增长55.4%。
乐信在墨西哥、印尼等地推进海外业务,今年一季度海外业务获客成本环比下降19%,盈利环比提升。嘉银科技在印尼的合作伙伴业务发展态势良好,放款金额同比增长超200%,注册用户数同比增长约170%。宜人智科业务覆盖亚洲18亿人口市场,海外业务主要在菲律宾和印尼展开,并在北美和中东地区探索业务机会。
宜人智科业务覆盖亚洲18亿人口市场 图源:宜人智科财报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部分金融科技公司在海外市场获得亮眼增长,增幅远超国内市场,盈利贡献持续提升。信也科技目标到2030年,国际业务占收入比重达到50%;宜人智科预计在2025年,海外市场将贡献4%的收入,到2026年,这一比例将超过10%。
互联网金融人士董明(化名)透露,公司选择印尼作为出海第一站,主要考虑人口基数、经济形态和政府监管情况。林晨(化名)补充称,部分中企在印尼的成功实践经验也是吸引因素之一。墨西哥则因其人口数量多、人均GDP较高、金融监管相对宽松、利率水平高而成为热门目的地。
在一些海外国家/地区,持有银行卡、信用卡的人群比例偏低,互联网信贷需求巨大。印尼金融服务管理局(OJK)明确,6个月以下的消费借贷产品最高日息限额为0.3%,年化利率最高可达约110%。有业内人士表示:“我们基本就是贴着这个利率水平走。”
信贷行业出海主要分为两轮。第一轮在2018年到2019年,主要由于P2P整治促使很多公司被动出海。第二轮兴起于去年左右,主要由于国内增长动能有限,且第一轮出去的企业在海外已经实现一定盈利。
业内人士透露,合规的出海企业在当地的第一步动作基本都是先拿牌照。墨西哥的金融牌照获取难度较低,印尼的金融牌照难度要大一些,但也依然有机会。在获取金融牌照的过程中,大部分中企都会选择自己独立申请,独立持有。
目前,海外市场短期、高息产品仍是主流,但客群接受周期在变化,利率逐渐下调。以印尼为例,授信额度大概在1万-1.5万元,实际借贷额度约在3000元左右。获客途径以互联网为主,人均获客成本大概在70美元-200美元(约合人民币500元-1420元)。
坏账率是出海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上述海外市场的坏账率(90天逾期率)大概在13%-14%,远高于国内市场。业内人士表示,海外的坏账水平给公司带来经营压力,企业正在想办法应对,如接入、积累各式数据,提高风控水平,降低坏账率。
随着入局者增多,海外市场竞争不断加大。林晨表示,每一个海外市场都有竞争,包括与当地金融机构的竞争,以及与其他出海“玩家”的竞争。与当地企业相比,中企的优势在于强劲的数字化能力,可以用在国内已经成熟的大数据、自动化信贷等科技手段去服务当地。
中企之间,能力水平相当,竞争程度自然有所加大。金融科技能力成为重要的竞争筹码,多家公司都强调要借助科技发展海外业务。乐信在财报中提及,公司累积十余年的风控、技术和中后台等金融科技能力,助力公司加速布局更多海外市场。
从当前形势看,出海已然成为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重要选择。信也科技继2024年获得巴基斯坦证券交易委员会(SECP)颁发的非银行金融公司(NBFC)牌照后,今年6月再获由SECP颁发的Buy Now Pay Later(BNPL)牌照,业务落地进入加速期。乐信副总裁薛锴近日表示,未来将继续拓展更多国家和地区,为消费者打造普惠、便捷的金融服务。
苏筱芮表示,一些机构正将目光投向南美、中东等地区,试图寻找继东南亚之后的新的出海业务增长点。宜人智科在增长路线图中明确,在新兴市场加速推进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持续开发本地化产品,提升客群规模以及客户互动。
也有公司选择到发达国家发展信贷业务。该公司人士表示,选择到发达国家展业,主要是考虑到当地政策条件比较成熟,监管完善,利于开展业务。
互联网金融公司出海并非一路坦途,但顾虑太多也容易错失市场份额。目前海外市占额较高的企业,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入场时间早。中企目前基本都是先落地经营,在当地把经营模式跑通后,再慢慢地把利率水平往下降。这之后,如何走深、走实,则对企业提出更高要求。
苏筱芮强调,不同国家与地区均有当地的经营门槛,粗放信贷经营的模式已经一去不复返。